“陛下,大将军!臣王允,昧死以闻!大将军刘昆,乃高皇帝苗裔,宗室忠良。自董卓乱政以来,擎天保驾,扫除群丑,廓清寰宇。”
“更是亲提王师,平定淮南逆贼袁术僭越之罪,夺回传国神器!天降祥瑞,异星耀空,此乃天命眷顾之明证!”
“大将军功高德劭,虽伊尹、周公不能及也。今汉室倾颓,正需雄主扶持。”
“臣恳请陛下,顺应天命,俯从人望,晋封大将军为‘唐王’,赐九锡,以彰其不世之功,安天下臣民之心!如此,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他一大通话说完之后,朝汉帝刘辩深深躬身,长揖不起。
王允话音未落,戏志才立即出班附议道:“臣附议!大将军之功,非王爵不足以酬其万一!‘唐’乃高祖龙兴之地,寓意深远。大将军领唐王之爵,正可承高祖之志,再兴汉室!此乃众望所归!”
紧接着,荀攸、黄玄、刘岱、刘晔、卢植等六部要员及朝廷重臣,纷纷出列。
他们言辞恳切,引经据典,一致请求册封刘昆为唐王。
更令人震撼的是,本应镇守各地的高顺、张辽、徐晃等领军大将,竟也仿佛约定好一般联名上书,内容与朝臣所请如出一辙,强烈要求尊刘昆为王。
军方的明确态度,成为了压垮大殿内一切犹豫和观望的最后一根稻草。
龙椅上的刘辩,看着满朝文武几乎一边倒地劝进。
又瞥见阶下极昆那渊渟岳峙、不怒自威的身影,小手微微颤抖,面色发白。
在身旁宦官焦急的小声提示下,他怯生生地,几乎带着哭腔开口:“大将军……劳苦功高,于国有天覆之功……朕……朕亦以为,当晋爵唐王,以……以安社稷……”
声音虽然微弱,却清晰地传遍寂静的大殿。
面对这滔天的劝进浪潮,刘昆面色沉静如水。
他上前一步,拱手辞谢,每个字都清晰地落入众人耳中:“陛下,诸位臣工!昆,本汉室宗亲,世受国恩。所做一切,皆为匡扶社稷,扫灭奸凶,尽人臣之本分耳。”
“袁术僭逆,人人得而诛之,昆不过恰逢其会。至于天象之事,玄奥难测,岂可尽归功于一人?王之尊号,非人臣所敢企望。”
“今日之议,万万不可!还请陛下收回成命,诸位同僚亦请勿再言此事。”
他姿态谦恭,但挺直的脊背和深邃的目光,却自有不容置疑的威严。
刘昆的推辞,在众人意料之中。
王允、戏志才、荀攸等人立刻再次率群臣固请,言辞更加恳切。
甚至带有几分悲壮与“若大王不允,则天下失望,臣等恐无以自处”的意味。
刘辩也再次出声,几乎带着恳求的语气希望刘昆接受。
刘昆再次婉拒,表示自己“德薄功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