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烽火京畿

“你们在这里等着,我去去就回。”赵子龙不容崇祯和王承恩分说,只是对长平公主投去一个“安心”的眼神,然后身形一晃,便如同一道青烟,悄无声息地借着断壁残垣的掩护,向那队正在作恶的闯军摸了过去。他的动作快如鬼魅,落地无声,即使是那些闯军士兵,也丝毫没有察觉到死神的降临。

崇祯和王承恩想要开口阻止,却已经太迟了。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赵子龙的身影消失在暮色之中。下一刻,惨叫声骤然响起!只见赵子龙如同一头从天而降的猛虎,闯入了那群尚在狞笑的“绵羊”之中。他手中的黑木棒在此刻仿佛化作了死神的镰刀,每一次迅猛的挥击,都伴随着令人牙酸的骨骼碎裂声和闯军士兵们惊恐绝望的惨叫。这些平日里只会欺压良善的乌合之众,在真正经历过尸山血海、拥有战神血脉和超人般身体素质的赵子龙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不过是短短的十数个呼吸之间,那七八名还在作恶的闯军士兵,便尽数倒在了血泊之中,有的当场毙命,有的还在地上痛苦地抽搐哀嚎,但显然也活不长了。赵子龙下手极重,每一击都直奔要害,毫不留情。

他面无表情地甩了甩黑木棒上沾染的秽血,对着那几个侥幸存活下来、早已吓得魂飞魄散、瘫坐在地上的百姓沉声道:“这里不安全,快趁乱逃命去吧,往南边跑,越远越好!”

那几个百姓如蒙大赦,顾不得道谢,连滚爬爬地向着城外逃去,转眼便消失在夜幕之中。

赵子龙这才转身,大步返回到崇祯等人藏身之处,语气依旧平静,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催促:“此地不宜久留,血腥味很快会引来更多的贼兵,我们必须立刻出城!”

长平公主怔怔地看着赵子龙,他的身上还带着未散的杀气和淡淡的血腥味,但此刻在她眼中,这个男人却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他杀起人来眼皮都不眨一下,手段狠辣果决,但他的杀戮,却又似乎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正义凛然。他杀的,都是那些双手沾满了无辜者鲜血的恶徒。这种强烈的反差,让她感到一种莫名的心悸和一丝……崇拜?是的,这才是真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杀伐果断,快意恩仇,比皇宫里那些平日里只知道阿谀奉承、关键时刻却毫无作为的文臣武将,不知道要强过多少倍!她甚至觉得,如果大明能多几个像赵子龙这样的猛士,何至于落到今日这般田地。

终于,在黄昏的最后一丝余晖被墨色的夜空彻底吞噬之前,他们一行四人,在赵子龙的开路下,有惊无险地从那处防守相对薄弱的城墙破损处,成功地逃离了这座已经化为人间炼狱的北京城。

站在城外不远处的一处小山坡上,他们回望那座曾经象征着大明帝国无上荣光与权力的雄伟都城。此刻,只见城内多处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犹如一条条张牙舞爪的火龙,在吞噬着这座古老的城市。尤其是紫禁城的方向,火光最为炽烈,几乎映红了半边天际,仿佛整个皇宫都在熊熊燃烧。

崇祯皇帝遥望着那一片火海,望着那曾经属于他的宫阙,望着那无数在火光中挣扎哀嚎的子民,身体控制不住地剧烈颤抖起来。他再也支撑不住,猛地双膝跪倒在地,面向着北京城的方向,重重地叩下了三个响头,额头触及冰冷而坚硬的土地,发出沉闷的声响。

“列祖列宗在上!”他声音嘶哑,仿佛是从胸腔最深处挤压出来的,每一个字都带着血和泪,“不肖子孙,大明皇帝朱由检,无德无能,致使强敌破国,神京沦陷,万千子民惨遭屠戮,愧对天地,愧对祖宗,愧对万民!朕在此对天立誓,只要朕朱由检尚有一息尚存,定要卷土重来,光复神京,驱逐流寇,剿灭建奴,重整我大明河山!若违此誓,教朕死后魂飞魄散,永世不得超生!”

悲愤而决绝的誓言在寂静的夜风中远远传开,带着无尽的不甘、悔恨与一丝渺茫的希望。这位大明朝的末代帝王,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惨痛之后,似乎终于在绝望中迸发出了最后的血性。

赵子龙默然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皇帝。抛开历史的成败功过不谈,单从这份不屈的血性和宁死不降的骨气来看,崇祯确实比中国历史上许多只知道享乐和逃跑的亡国之君要强得多。他勤于政事,生活节俭,也曾雄心勃勃地试图力挽狂澜,只可惜他接手的是一个早已千疮百孔、积重难返的烂摊子,加上他本人性格中刚愎自用、猜忌多疑的致命缺陷,以及时运不济,最终还是无力回天,酿成了这无法挽回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