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青藏高原的一座古老寺庙前,阿岚正在教一群藏族孩童跳傩戏。
她穿着当地的传统服饰,脸上戴着简化的傩戏面具,只露出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三年来,她走遍了大江南北,将傩戏的精髓传授给各族人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同的文化和智慧。
“注意脚步的节奏,要像山鹰盘旋一样轻盈。” 阿岚耐心地纠正着一个小男孩的动作,“傩戏不仅是舞蹈,更是与天地沟通的方式。”
小男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努力模仿着阿岚的动作。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将影子拉得很长,与寺庙墙上的壁画融为一体 —— 壁画上描绘的正是古人祭祀山神的场景,与傩戏的动作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突然,寺庙后方传来一阵异动,一股熟悉的煞气扑面而来。阿岚心中一紧,立刻让孩子们躲进寺庙,自己则取出了随身携带的青铜铃。这三年来,她虽然很少参与战斗,但对煞气的感应却越发敏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只由雪山煞气凝聚而成的怪物从寺庙后方窜出,它有着熊的身躯和鹰的翅膀,嘶吼着向阿岚扑来。阿岚临危不乱,摇动青铜铃的同时,踏着 “镇魂步” 向后退去。铃声与步法形成特殊的能量波动,暂时阻挡了怪物的进攻。
“天地有灵,煞气归尘!” 阿岚口中吟唱着傩戏口诀,面具上的符文突然亮起。三年的云游让她对傩戏的理解更加深刻,她不再需要借助十二鼓阵的力量,仅凭自身灵力就能引动天地之力。
随着口诀的吟唱,寺庙周围的经幡突然无风自动,与阿岚的傩戏步法形成共鸣。金色的光芒从经幡中涌出,如同无数条光带,将煞气怪物紧紧缠绕。怪物发出一声凄厉的嘶吼,身体在金光中逐渐消散,最终化作点点星光融入大地。
阿岚长舒一口气,摘下脸上的面具,露出了带着疲惫却依旧坚定的笑容。一个小喇嘛从寺庙里跑出来,递给她一杯酥油茶:“阿岚师父,您刚才的舞蹈和壁画上的一模一样!”
阿岚接过酥油茶,望向寺庙墙上的壁画,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明悟。傩戏也好,藏传佛教的经文也罢,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是人类与天地沟通的方式,都是守护文明的火种。她轻轻抚摸着手中的面具,决定下一站就去昆仑山脉,那里不仅是地脉的源头,也是烛龙传说的诞生地。
夕阳西下,青崖村的地脉监测站亮起了温暖的灯光。陈宇站在观测台上,看着天际的十二颗守护星依次亮起,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悸动。他低头看向手中的玉佩,上面代表土属性的守护星正在发出强烈的共鸣,这是阿岚所在的方向。
“陈宇哥,该吃饭了!” 李阳的声音从下方传来,他手里端着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三年来,他一直留在青崖村,协助陈宇管理地脉监测站,同时继续完善《地脉守护经》的注解。
陈宇笑着点点头,从观测台上走下来。两人坐在老槐树下,看着夕阳慢慢沉入地平线。老槐树的枝叶在晚风中轻轻摇曳,树干上的烛龙纹随着地脉能量的流动不断变化,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秘密。
“你看,” 李阳突然指着树干说,“老槐树的年轮好像变了。”
陈宇凑近一看,惊讶地发现老槐树的年轮中竟然隐隐浮现出昆仑山脉的轮廓,而树皮上新长出的纹路则指向雪山深处,形成了一个模糊的 “烛龙首” 图案。这个发现让他心中一动,想起了阿岚出发前说的话:“昆仑山脉藏着地脉的终极秘密。”
就在这时,陈宇手中的玉佩突然发出强烈的光芒,十二颗守护星的图案同时亮起,与天际的星辰形成完美共鸣。他能清晰地感应到,赵强在归墟海域、孙昊在遥远的欧洲、王林在辰州堂、阿岚在青藏高原,他们的气息都与地脉能量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能量网络。
“使命传承,生生不息。” 陈宇轻声说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地脉守护的故事还将继续,而他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