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一座位于云贵高原深处的县城,平日里宁静而祥和。2015年初秋,一阵急促的警笛声划破了这份宁静。
县城边缘一条不起眼的河道里,一具被杂物半掩的遗体,正向世人无声地控诉着一桩骇人听闻的罪行。
河水潺潺,带不走弥漫在空气中的罪恶气息,也冲刷不掉凶手留下的蛛丝马迹。黔西县公安局的民警们,即将面对一场情与法、友与罪交织的复杂较量。
第一节 河道惊魂,初判疑云
初秋的河道,水位因前夜的降雨略有上涨。一名晨起劳作的村民,在路过河边时,瞥见了一抹不寻常的白色。
好奇心驱使他走近,眼前的景象让他魂飞魄散——一具人体被包裹在床单似的物件里,部分躯体裸露在外,隐约可见被捆绑的痕迹。他连滚爬爬地跑开,用颤抖的手拨通了报警电话。
警灯闪烁,现场迅速被封锁。刑侦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靠近尸体,进行初步勘验。
死者是一名3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颈部被电线紧紧勒绕,背部也有缠绕的痕迹。打开包裹尸体的布片,里面赫然出现了多层透明的封口胶带。尸体已出现一定程度的腐败,推断死亡时间在48小时左右。
“不是意外。”经验丰富的刑侦队长面色凝重地说道。现场没有搏斗的痕迹,这很可能是抛尸现场,而非第一案发现场。
凶手用电线、胶带如此细致地捆绑,并且用床单包裹,说明其心思缜密,作案过程从容。“颈部勒绕的电线是致命伤,这应该是一起有预谋的杀人案。”法医的初步判断,为案件定下了基调。
那么,核心问题浮出水面:凶手是谁?动机为何?是见财起意的图财害命,还是积怨已深的仇杀报复?
第二节 关键物证,床单指路
在细致入微的现场勘查中,一个看似普通的物证,成为了照亮迷雾的第一盏灯——那床包裹尸体的白色床单。
“这床单很普通,但又不普通。”一位细心的办案民警指着床单说道,“它质地普通,是市面上常见的款式,但洗涤得相当干净,折叠包裹尸体的方式也显得很有条理。”
他分析道,这种白色床单,最常出现的地方有两个:宾馆酒店,或者医院。医院的床单通常会印有机构的标识,但这床上面干干净净,什么也看不到。
“那么,对这个案件呢,会不会与我们宾馆酒店有关?”队长在案情分析会上提出了这个方向性的假设。这个判断得到了专案组的一致认同。
白色床单,就像一条若隐若现的丝线,将侦查视线引向了黔西县城及周边乡镇那数以百计的宾馆旅社。
一场大规模的排查行动旋即展开。警方组织大量警力,分成若干小组,对辖区内所有提供住宿服务的场所进行地毯式走访,重点询问近期是否有女性工作人员或住客失踪,以及是否有白色床单遗失的情况。
第三节 身份迷雾,服务员“罗燕”
排查工作紧张地进行着。很快,一个小组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县城某家宾馆,民警询问一名叫“罗燕”的服务员时,得到了一个关键线索。
宾馆经理反映:“服务员罗燕,从8月9号出走以后就没有回来上班,我们也觉得很奇怪。”一个服务员无故旷工多日,这本身就不寻常,而时间点又与河道女尸的推测死亡时间高度吻合。
“没有回去,会不会和我们现场的这一个(死者)是同一人?”侦查员的神经立刻紧绷起来。
深入调查后,一个更复杂的情况浮出水面:这个“罗燕”并非其真名。她的真实身份是罗静,来自四川宜宾。
酒店部门经理还向办案民警出示了一条短信,发送时间就在罗静失踪后不久。短信内容是:“经理,我娃娃生病了,很严重,我要回四川老家去看他,近段时间可能都不会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