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时还是中和年间的时候,天下藩镇对朝廷的供奉,断断续续的,甚至还有很多一分钱都不给的,比如河朔三镇。
只有董昌坚持向朝廷大量进贡珍宝,而且每次派遣五百士卒押送,如有差错,全体处死。
如此忠心耿耿的节度使,怎么能不得朝廷欢心呢,特别是和北方各藩镇一比,那董昌就是忠臣的代名词。
因此朝廷对董昌特别厚待,先后加封董昌为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爵镇海郡王。
董昌看完朝廷诏书后,赏使者每字一匹绢,或许是志得意满,又或许是高骈修道的举动给了董昌灵感。
于是,董昌在越州会稽城中,为自己设立生祠,用香木雕刻自己的像,穿着冕服,又做妻妾塑像在旁边侍候,乐师每日在神像前鼓吹,还有军兵排列左右。
同时,董昌又安排属吏,每日安排百姓,入生祠祭拜,董昌还神秘兮兮的说道:“只要有人来祭供酒菜,我就会感应而醉。”
这些武夫,对百姓的好,只是临时起意,时间一久,失去制约的情况下,那心中的暴虐便不可避免的显露出来。
董昌治政,愈发严酷,稍有小错,笞刑往往达到百千下,硬是活活鞭死,若是罪行稍微严重点,那都是诛杀满门的。
而且,董昌一个军头,正事不干,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