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很快就来了。
接二连三地词条,迫不及待地冒出来,在网络上掀起一阵又一阵的风波。
#胤丹希望小学#
#顾胤以粉丝名义为希望小学捐款2160万元#
#没对比就没伤害 压力给到赵苏文了#
#芭莎明星慈善夜捐款明星#
#如何看待明星捐款被嘲赚多捐少#
#明星捐款名单#
#催明星捐款是道德绑架吗#
#拉踩#
#捐款是不是作秀#
热搜相关联的词条越来越多,这其中,除了顾胤本身自带的高热度使得事件持续发酵外,也少不了营销号、以及某些人在背后的推波助澜。
前者为了流量和关注度,刻意放大争议点。
后者想要从中获利,于是两边都在引导舆论走向。
在网络的舆论场中,有时候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
只要和钱相关的事,有人夸奖,就会有一小部分人开始阴谋论,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不管这些观点有没有道理,是不是真的,只要这一件事被不断地重复、强调,其他原本立场坚定的人,观点就会逐渐变得不坚定,被带偏。
于是,各种风向开始变化。
“我就觉得他是作秀,刚签合同就迫不及待发出来,娱乐圈明星就是心机重。”
“有人圈钱卖惨被可怜,捐款2000多万被质疑,6666。”
“赚那么多钱就应该多做公益,想作秀,还要拉踩其他人。”
“请问谁拉踩了?提及过其他人吗?这难道不是网友翻出来的,你牵扯顾胤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