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标题:《断影》
导演:庄荣甫
编剧:木晚晚、张倩、夏洋、徐晓策、陈星星
从这署名便不难看出,这几个编剧谁也没让谁,虽然是全体署名,但也不难看出木晚晚就是主笔。
顾胤重新翻看几遍剧本。
这个剧本构思确实很新颖有趣,初读之下,你会以为这是一起连环杀手案,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才发现原来是同一个人的双重人格在互相猎杀。
剧本里,每一个时间线中,台词仅只有零碎的几句,其余的部分全靠演员自己去发挥。
本身台词少就对演员的功底有着高要求,同一张脸演两种人格,更甚。
能否通过短短几分钟,让观众清晰地看出这个人物复杂的变化,是很重要的。
故事以对着一个老式录音机录制净化宣言开场,每一次画面闪白,就意味着同一具身体里的人格发生了切换。
一把在每次录音机咔哒转场前反复出现的红剪刀,将会是一个信号,不断地提醒着观众,时间顺序正在被打乱。
而观众需要在4次咔哒声后,自行拼凑出真相。
当镜子里两个影像开始错位:A把B的头往镜面上撞——画面却呈现A自己的额头碎出血痕。
冷笑声与啜泣声同时出现。
“咔嚓”一声——红剪刀剪断了磁带。
磁带端口喷出最后一格声音:稚童哭声和成年男声重叠一句:“我原谅你。”
当记忆被剪断重录,“我原谅你”这句话不再是一种慈悲,而是下一轮自我残杀的开场白。
这里的我原谅你,是对这种伪善的终极讽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疯批人格以宽恕之名宣判另一种人格的死刑,因为只有对方彻底消失,罪才算被赦免。
因此,结尾的原谅是清除、抹除一般,不再允许对方的存在。
“我原谅你”成为了无休无止循环的诅咒暗号。
所以这不是和解,而是宣判。
看到这里,顾胤明白了虹姐所说的那句话:“这是一个把高概念、低成本、强情绪一次性打包的故事骨架。”
“完整剧本你也已经看过了,怎么样?”一旁的常虹问道。
顾胤看着手中的剧本,说道:“就如虹姐所说,概念和结构都很惊艳。”
木晚晚几人听到这里,原本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下来,不自觉地长舒了一口气。
她们的眼睛盯着顾胤,脸上笑得开心极了。
对于创作者来说,没有比自己的作品被认可更让人开心的事了。
之后,几人又围坐在一起,针对剧本的一些细节问题讨论了起来。
从角色的心理变化到场景的布置,从台词的语气到情节的节奏,每一个细节都有被反复斟酌。
不知不觉中,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窗外的天空被染成了一片橙红色。
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商讨下,剧本终于确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