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张龙政

安顿好后,陈知遥拉着他在院子里参观。她指着桂花树下一处浅浅的刻痕:“看,这是我七岁时量的身高,每年生日爸爸都会在这里做标记,直到我上大学。”

张龙政俯身细看,那些密密麻麻的刻痕确实记录了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最高的一道已经接近他的肩膀,旁边标注着日期——那是陈知遥十八岁生日。

“这棵树是我出生那年爸爸种下的,”陈知遥抚摸着粗糙的树干,“他说要让桂花树和我一起长大。”

午饭后,陈父泡了茶,在葡萄架下与他们闲聊。大多是询问张龙政的工作和家庭情况,语气温和,不带审问的意味。当张龙政提到自己的父母远在北方时,陈父点点头:“以后有机会,我们两家人该见个面。”

这句话说得随意,却让张龙政心中一动。他看向陈知遥,她正专注地剥着橘子,仿佛没听见这句话,但耳根却悄悄红了。

傍晚时分,陈母开始准备晚餐,陈知遥系上围裙帮忙。张龙政想插手,却被母女俩赶出厨房:“今天是接风宴,你是客人,不准动手。”

无所事事的张龙政在院子里踱步,最后在桂花树下的石凳上坐下。夕阳西斜,为庭院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邻居家的炊烟袅袅升起,空气中混合着桂花香和饭菜的香气。他忽然想起自己的童年,在北方那个小院里,母亲也是这样在厨房忙碌,整个院子都飘散着晚饭的香味。

陈父拿着一个小木盒走过来,在他对面坐下。“会下象棋吗?”他问。

张龙政点头:“会一点。”

“陪叔叔下一局?”

棋盘在石桌上展开,棋子落盘发出清脆声响。起初张龙政还有些拘谨,但随着棋局展开,渐渐投入。陈父的棋风稳健,不疾不徐;张龙政则更喜欢出其不意的进攻。一老一少在暮色中对弈,只有棋子移动的声响和偶尔的点评。

“将军。”陈父突然说,手指轻轻放下一个棋子。

张龙政审视棋局,发现自己已无路可退,只得认输:“叔叔棋艺高超。”

陈父呵呵一笑:“是你太着急进攻,忽略了防守。下棋如做人,要懂得平衡。”

这话中有话,张龙政品出了几分深意。他抬头,对上陈父慈祥却锐利的目光。

“知遥这孩子,外表看着温和,骨子里却很倔强。”陈父一边收拾棋子,一边缓缓道,“她认定的事,一定会坚持到底。她选择的人,也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张龙政安静地听着,知道这不只是一场棋局后的闲谈。

“我们做父母的,只希望她幸福。”陈父继续道,“龙政,知遥经常在电话里提起你,说你有责任心,懂得照顾人。今天见到你,我相信她的判断。”

“谢谢叔叔。”张龙政说,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自己前几天的忐忑,与这份毫无保留的信任相比,显得多么可笑。

“明天就是中秋了,”陈父望向开始泛暗的天空,“月亮会很圆。”

晚餐果然如陈知遥所说,丰盛得超乎想象。陈母亲自下厨做了十道菜,每道都色香味俱全。席间,陈知遥不断给张龙政夹菜,一边介绍每道菜背后的故事:“这是妈妈的拿手菜,我高考那天就是吃的这个...这道汤是我小时候生病时妈妈必做的...”

张龙政品尝的不仅是美食,更是陈知遥的整个成长历程。每一道菜都连着她生命中的一个片段,而现在,她正将这些片段向他敞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饭后,陈知遥拉着张龙政到天台赏月。中秋前夜的月亮已经近乎浑圆,清辉洒满屋顶和街道。远处偶尔传来孩童的嬉笑声,和隐约的电视声。

“看,那就是我小时候上的幼儿园。”陈知遥指着不远处一栋建筑,“每天放学,爸爸都会在那里接我。”

张龙政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仿佛看见扎着羊角辫的小陈知遥,蹦蹦跳跳地奔向年轻时的陈父。

“那边,”陈知遥转向另一个方向,“是我初中时常去的书店,现在改成便利店了。我以前总瞒着父母在那里看漫画,一看就是一下午。”

夜色中,张龙政静静听着她的讲述,在心中拼凑出更加完整的陈知遥。不仅仅是那个在实验室里专注认真的科研人员,也是在街巷间奔跑嬉戏的女孩;不仅仅是那个与他讨论学术的知性女性,也是会躲在书店看漫画的调皮学生。

“谢谢你带我回家。”他轻声说。

陈知遥靠在他肩上,仰头望着月亮:“谢谢你愿意来。”

第二天便是中秋。一大早,陈母就开始忙碌起来,准备晚上的团圆饭。陈知遥也早早起床帮忙,张龙政则被安排了一些轻松的任务——摆放果盘,整理祭月用的香烛。

午后,陈知遥的哥哥一家也来了。小侄子刚满五岁,活泼好动,很快就把张龙政当成了新玩伴,拉着他讲幼儿园的故事。陈知遥看着这一大一小坐在院子里交谈的身影,眼神温柔。

“龙政很有耐心。”陈母在女儿耳边轻声说。

陈知遥微笑:“他一直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