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应急物品?”张弛边吃边说,“比如螺丝刀、雨伞、临时储物柜,这些都是学生可能用到的。”王浩立刻点头:“我下午就做个调研,看看学生对这些应急物品的需求有多大。”
傍晚:忙碌中的“小温暖”
傍晚6点,夕阳西下,宿舍区服务点的人流量再次增多。一位老奶奶牵着一个小女孩来到服务点,好奇地问:“姑娘,这里能租风扇吗?我孙女来学校看她爸爸,宿舍没空调,想租一个用几天。”
王浩连忙迎上去,笑着说:“可以的奶奶,租3天只要15元,我们还能帮您送到宿舍。”老奶奶高兴地说:“太好了!我还担心买一个太贵,租一个正好。”张弛见状,主动提出:“奶奶,您住哪个宿舍?我帮您扛过去吧,风扇有点重。”
送完风扇回来,张弛擦了擦汗,脸上却满是笑容:“老奶奶说咱们的项目做得好,还说要让她儿子也用咱们的平台呢。”王浩也笑着说:“刚才有个学生租凉席,说咱们的凉席比超市买的还舒服,还推荐了他的室友来租。”
这样的小温暖在首周运营中时常发生:有学生给值班的成员送冰镇饮料,有学生主动帮忙整理货架,还有学生在小程序的评价区写下长长的好评——这些细节,让忙碌的日子多了几分甜蜜,也让团队成员更加坚定了做好项目的决心。
晚间:收尾工作的“细致活”
晚上9点,服务点的营业时间结束,团队成员开始了收尾工作。张弛和王浩将剩余的物品一一清点,核对出租记录,确保没有遗漏;李萌和赵晓则统计当天的运营数据,包括出租量、收入、用户反馈,整理成表格发给林薇薇;林薇薇则在实验室汇总所有数据,分析首周的运营情况,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首周咱们共出租物品328件,其中风扇186件,凉席92件,充电宝50件,收入共计4860元,用户满意度98分。”林薇薇在团队群里分享数据,“大家都辛苦了!不过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楼服务点的应急充电宝经常不够用,下周要增加预留数量;还有学生反映租凉席没有配套的枕套,咱们可以考虑采购一批一次性枕套,免费提供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