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师范学院的合作细节确认

林薇薇刚结束与市立大学学生会的签约仪式,手机便在公文包里震动起来。她指尖划过屏幕,看到来电显示是“师范学院-赵阳”,脚步下意识停在大学生活动中心的走廊里,指尖轻轻按了按眉心——昨天与师范学院学生会主席赵阳通电话时,对方特意提到“有重要合作细节想当面沟通”,此刻想来,恐怕不是简单的流程确认。

“赵主席,您好。”林薇薇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刚结束洽谈的轻微沙哑,“我刚和市立大学签完协议,您那边现在方便聊吗?”

电话那头的赵阳声音透着几分年轻的爽朗,却又藏着一丝谨慎:“林总,您要是方便的话,我们下午三点在师范学院的咖啡吧见?我带两个同学一起,咱们当面把合作方案捋一捋,省得电话里说不清楚。”

“没问题,三点见。”林薇薇挂了电话,转头对身旁的陈默说,“下午你先回公司,把市立大学的协议归档,再跟技术部对接一下小程序校园版的开发进度。师范学院这边我单独过去,有情况随时跟你同步。”

陈默点点头,又递过来一份折叠的资料:“这是师范学院的补充调研数据,我昨天整理的。他们学校总人数不到八千,比市立大学少了近两万,而且女生占比超七成,文具、生活用品的需求偏精致化,但单次购买量不大。您路上可以看看,心里有个底。”

林薇薇接过资料,指尖在“女生占比72%”“月均文具消费不超过50元”的字样上轻轻划过,心里隐约有了猜测——或许师范学院担心客流量不足,想降低初期合作风险。

下午两点四十分,林薇薇的车子停在师范学院东门。与市立大学的红砖建筑不同,师范学院的校园满是温婉的江南风格,青灰色的围墙爬着藤蔓,主干道旁的玉兰花树虽已过花期,却仍有零星的绿叶点缀枝头。她按照导航往咖啡吧走,沿途能看到穿着浅灰色校服的学生抱着教案匆匆而过,教学楼的窗户里传来钢琴声,偶尔夹杂着孩童的笑声——那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教学实训。

咖啡吧设在图书馆一楼,落地玻璃窗上贴着“师大文创角”的贴纸,里面摆着几张原木色的桌子,墙上挂着学生手绘的校园风景。林薇薇刚推开门,就看到靠窗的位置坐着三个年轻人,其中穿白色卫衣、戴黑框眼镜的男生立刻站起身,笑着挥手:“林总,这里!”

正是赵阳。他身边坐着两个女生,一个扎着低马尾,手里捧着笔记本,另一个则背着帆布包,包上印着“师范生互助联盟”的字样。赵阳热情地介绍:“这是宣传部的部长苏晓,负责校园宣传;这位是生活部的李雨,主要对接学生需求调研。咱们之前在微信上聊过方案,今天请她们来,也是想多听听学生这边的实际想法。”

“林总好。”苏晓和李雨齐声打招呼,苏晓还顺势把笔记本推到桌中间,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几页手写的问题,字迹工整得像打印出来的。

林薇薇在对面坐下,点了一杯热拿铁,目光扫过桌上的笔记本:“赵主席,苏部长,李同学,咱们不用拘谨,有什么想法直接说。你们是最了解学生需求的,方案能贴合大家的实际情况,合作才能长久。”

赵阳端起面前的柠檬水喝了一口,手指在桌面轻轻敲了敲,像是在组织语言:“林总,不瞒您说,我们上周开了次学生会全体会议,讨论咱们的合作方案时,不少同学提了顾虑。您也知道,咱们学校人数比市立大学少很多,而且大部分学生要么在教学楼上课,要么在实训楼练技能,课余时间集中在宿舍区,要是直接按原方案设服务点、铺满物资,怕卖不动,反而浪费成本。”

林薇薇没有打断,只是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苏晓接过话茬,指尖指着笔记本上的“风险预估”一栏:“我们做过调研,宿舍区的便利店每月文具销量也就三千多块,而且还经常有库存积压。咱们要是一次性放两万块的物资,就算按成本价卖,也得小半年才能清完。学生会这边担心,要是初期投入太大,最后没效果,不仅浪费您的资源,我们也没法跟学校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