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也补充道:“而且我们问了不少同学,大家都说‘想先看看实物质量’‘要是不好用,买多了也是浪费’。尤其是女生,买笔记本、笔的时候特别挑款式,要是进的货不符合她们的审美,很容易砸在手里。”
林薇薇端起咖啡抿了一口,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让她思路更清晰:“你们的顾虑我能理解,确实,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同,不能用一套方案套用。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怎么调整方案能降低风险?比如减少物资数量,或者先做小规模试点?”
赵阳眼睛一亮,立刻从帆布包里掏出一份折叠的方案草案,递到林薇薇面前:“林总,我们还真琢磨了个试点方案!想先试运营1个月,物资数量减半,就放在宿舍区的活动中心,面积不用太大,十平米就够。咱们先看看销量,听听学生的反馈,要是效果好,再按原方案推进长期合作;要是效果一般,咱们再调整,您看怎么样?”
小主,
林薇薇接过草案,仔细翻看。上面不仅写了试点时间和物资数量,还标注了具体的摆放区域——靠近宿舍区入口的位置设货架,专门放文具和小份的生活用品;角落留一个展示台,放几款样品让学生试用。最下方还附了一份“学生需求调研表”,列着“常用文具类型”“偏好的包装风格”“能接受的价格区间”等问题,显然是花了不少心思。
“试点方案很细致,能看出你们做了不少准备。”林薇薇的语气带着认可,手指在“物资减半”的字样上停住,“不过物资减半后,品类得好好筛选。你们调研里说女生喜欢精致款,那咱们可以多进一些带刺绣、烫金工艺的笔记本,还有细杆的中性笔,颜色选莫兰迪色系,应该能符合她们的审美。另外,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彩铅、马克笔,咱们也得留一部分库存,别到时候学生想要却没货。”
李雨立刻在笔记本上记下:“林总,您提醒得太对了!我们之前只想着减少数量,没考虑品类的优先级。我下午就再做一次专项调研,把各个专业的需求列出来,保证物资能精准匹配。”
“还有场地的问题。”林薇薇继续说道,“宿舍区活动中心的用电、通风怎么样?货架需要固定吗?要是担心学生不小心碰倒,咱们可以用矮一点的货架,高度控制在1.2米以内,既安全又方便拿取。另外,得安排人值班吧?比如每天下午五点到八点,学生下课回宿舍的时候,有人在服务点帮忙整理货架、收集反馈,这样能及时发现问题。”
赵阳立刻接话:“用电和通风都没问题,活动中心有独立的插座,我们已经跟物业确认过了。值班的话,学生会可以安排人,每天两个人,分时段值守,保证服务点有人在。至于货架高度,听您的,1.2米正好,咱们还可以在货架上贴一些小标签,比如‘师范生专属款’‘实训必备品’,增加学生的亲切感。”
苏晓也补充道:“宣传方面,我们计划在试点前一周开始预热。宿舍楼下贴海报,每个班级的微信群发通知,还会在抖音上发短视频,拍一拍服务点的筹备过程,比如物资打包、货架安装,让学生知道咱们要开服务点了。试点启动当天,我们还准备搞个‘试用活动’,学生可以免费试用一支笔或者一本笔记本,满意了再买,这样能吸引更多人来尝试。”
聊到这里,试点方案的框架已经基本清晰,但还有一个核心问题没提——利润分配。林薇薇放下咖啡杯,目光转向赵阳:“赵主席,试点期间的成本和收益,咱们也得明确一下。物资减半后,首批投入大概在五万左右,包括货架、设备和物资采购。你们这边提供场地和人力,咱们怎么分摊成本,又怎么算收益?”
赵阳脸上的笑容微微收敛,语气变得认真起来:“林总,我们也考虑过这个问题。试点期间,咱们先不谈分成。服务点的收入先用来覆盖您的物资和设备成本,要是有剩余,就存起来作为后续的运营资金;要是没覆盖成本,差额部分咱们再商量怎么补——不过我们相信,只要物资选得准,宣传做到位,应该能覆盖成本。等试点结束,确定长期合作了,咱们再按销量定分成比例,您看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