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过后,城市褪去了冬日的寒意,街边的柳枝抽出嫩绿的新芽,阳光透过写字楼的玻璃,在林薇薇的办公桌上洒下一片明亮的光斑。她刚结束一场与高校创业联盟的视频会议,手机便收到了陆承宇发来的消息:“晚上有空吗?想跟你聊聊陆氏最近的一个新项目想法。”
林薇薇看着消息,指尖快速回复:“当然有空,晚上回家聊,我做你爱吃的糖醋排骨。”放下手机,她的思绪不自觉地飘向了去年——那时她的校园业务部刚通过“人才孵化计划”扩充团队,而陆氏的城南地产项目也正进入招商阶段,两人各自忙碌,却总会在睡前分享彼此的工作进展,偶尔还会为对方的项目出谋划策。如今,陆承宇特意提出要聊“新项目想法”,想必是有重要的计划。
傍晚时分,林薇薇提前下班回家,刚走进厨房准备食材,就听到门锁转动的声音。陆承宇提着公文包走进来,脸上带着一丝难掩的兴奋,他放下包,径直走到厨房门口,从身后轻轻环住林薇薇的腰:“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
“想早点回来给你做饭,顺便听听你的新项目。”林薇薇笑着转过身,帮他整理了一下领带,“到底是什么想法,还得特意跟我聊?”
陆承宇拉着她走到客厅沙发坐下,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递到她面前:“你先看看这个,是陆氏今年的重点规划——我们想在高校周边拿几块地,打造集居住、办公、商业于一体的‘校园生活综合体’,但目前卡在了差异化定位上。现在很多地产公司都在做高校周边项目,要是没有独特的亮点,很难吸引目标客群。”
林薇薇接过文件,仔细翻看起来。文件里详细标注了陆氏意向拿下的三块地块位置,分别位于本市三所重点高校附近,周边交通便利,但周边已有的商业和居住项目同质化严重,缺乏针对学生和年轻教师的专属服务。她抬起头,看向陆承宇:“你们的目标客群是学生和年轻教师?那是不是可以结合校园资源,增加一些创业或学习相关的配套?”
“我也是这么想的,”陆承宇眼睛一亮,“你之前提到林氏正在推进‘校园创业孵化平台’,帮助学生创业者对接资源、提供指导,但一直受限于场地,很多优质项目因为没有合适的办公空间无法落地。如果陆氏的‘校园生活综合体’能为你们的孵化平台提供场地支持,打造专属的‘校园创业园区’,是不是既能解决你们的场地问题,又能为我们的项目增加差异化亮点?”
林薇薇瞬间明白了陆承宇的意图——这不仅是陆氏地产项目的突破点,更是林氏与陆氏跨领域合作的契机。林氏的“校园创业孵化平台”自去年启动以来,已收到近百份学生创业计划书,其中不乏涉及文创、教育科技、校园服务的优质项目,但受限于场地,只能为创业者提供线上指导,无法落地线下办公和产品展示空间。而陆氏的地产项目若能配套“校园创业园区”,不仅能为创业者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办公场地,还能吸引学生创业者、年轻教师入驻综合体,带动周边商业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这个想法太好了!”林薇薇激动地握住陆承宇的手,“林氏的孵化平台刚好需要线下场地,而陆氏的项目需要差异化亮点,我们完全可以合作。而且林氏还能利用校园市场的推广资源,帮你们的综合体做宣传——比如在高校内举办创业路演、校园招聘会,吸引学生和年轻教师关注,甚至可以为入驻的学生提供租房优惠,双向互利。”
两人越聊越兴奋,从合作模式到具体细节,不知不觉就聊到了深夜。第二天一早,林薇薇就带着合作初步方案,向林氏集团董事长——也就是她的父亲林建国汇报。林建国听完后,赞许地看着女儿:“这个合作思路很有远见,既拓展了林氏孵化平台的线下场景,又能借助陆氏的地产资源扩大影响力,还能促进校园经济发展,一举多得。你尽快和陆承宇对接,把合作方案细化,我会安排集团法务和财务部门配合你们。”
得到父亲的支持后,林薇薇立刻与陆承宇沟通,两人约定一周后召开双方企业的首次合作洽谈会。为了让方案更具可行性,林薇薇还特意召集团队核心成员和高校创业联盟的代表开会,收集他们对“校园创业园区”的需求——创业者希望园区能配套会议室、产品展示区、共享实验室;高校代表则希望能增加校企合作办公室,方便学校与创业项目对接;而学生群体则期待周边能有平价食堂、24小时自习室等生活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