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论坛上的行业认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台下响起一阵赞叹声,一位穿着蓝色西装的企业家举起手,向主持人示意想提问。林薇薇笑着说:“这位老师有问题可以直接说,我们随时交流。”

“林总监您好,我是做校园周边零售的,”那位企业家站起身,“我们也尝试过做直播,但效果一直不好,您觉得关键问题在哪里?”

“我觉得核心是‘贴近校园’,”林薇薇坦诚回答,“很多企业做校园直播,用的是通用的直播模式,主播不了解校园文化,产品也没有针对性,自然很难吸引学生。您可以试试和高校合作,让学生参与到直播策划和选品中,甚至培养学生主播,这样能更好地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我们团队现在有6名学生主播,他们的直播观看人数比专业主播还高30%。”

企业家认真记下建议,坐下时还不忘点头致谢。林薇薇继续分享,接下来的“校园项目落地难点”部分,她用流程图拆解了“高校对接流程”和“供应链管理方案”,还分享了“校园人才孵化计划”的具体做法——如何从高校招聘应届生,如何设计3个月的培训体系,如何通过项目分红激发团队积极性。

“我们团队现在有25人,其中15人是应届毕业生,”林薇薇笑着说,“他们虽然缺乏经验,但更懂学生的需求,也更有创新力。比如我们的‘校园本地化供应链’方案,就是刚入职的应届生小周提出的,实施后物流成本降低了20%,配送时间缩短了一半。”

当讲到“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时,林薇薇重点介绍了林氏与陆氏的跨领域合作——陆氏提供场地建设“校园创业园区”,林氏负责孵化学生创业项目,双方联合推出“创业人才租房补贴”,实现企业、高校、学生的三方共赢。屏幕上播放着创业园区的照片,崭新的办公空间里,学生创业者们正在忙碌地讨论项目,脸上满是朝气。

“截至目前,我们的创业孵化平台已经孵化了15个项目,带动50多名学生就业,项目总销售额超过500万,”林薇薇的声音里带着自豪,“更重要的是,有3所外地高校主动联系我们,希望复制这种合作模式,这让我们看到了校园经济的巨大潜力。”

她最后总结道:“我理解的‘校园数字化消费生态’,不是单一的项目或产品,而是以学生需求为核心,整合‘直播电商+创业孵化+校企合作’的数字化体系——通过直播电商满足学生的消费需求,通过创业孵化培养校园经济的新生力量,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价值共赢。未来,我们还计划引入AI技术,优化用户画像和选品策略,让校园经济更智能、更有温度。”

话音落下,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不少听众站起身,用力鼓掌,还有人举起手机拍摄舞台上的林薇薇。林薇薇再次鞠躬,眼里满是感动——这掌声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认可,更是对校园经济领域所有实践者的鼓励。

走下舞台时,陆承宇快步迎上来,递过一杯温水:“讲得太精彩了!我刚才看到前排的几位专家都在点头,还有人在互相交流你的观点。”

林薇薇接过水杯,小口喝着,心里的激动还未平复。这时,几位行业专家主动走过来,其中一位是国内知名的校园经济研究学者李教授。李教授握着林薇薇的手,赞许地说:“林总监,你的分享让我眼前一亮!‘校园数字化消费生态’的理念很有创新性,而且有实实在在的案例和数据支撑,这在行业内是很难得的。我希望能和你深入交流,把你的实践经验整理成研究报告,推广给更多高校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