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论坛上的行业认可

初夏的阳光透过会展中心的玻璃穹顶,洒在铺着浅灰色地毯的通道上,林薇薇踩着高跟鞋走向演讲厅,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手中的演讲稿。距离她的分享还有半小时,可走廊里已经挤满了参会者,有人拿着笔记本低声讨论,有人举着手机拍摄展板上的嘉宾介绍,空气中弥漫着对行业未来的期待与热烈的交流氛围。

“林经理,您来啦!”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林薇薇回头,看到是A大就业办的王主任,他身边还跟着几位高校的老师。王主任快步走上前,笑着说:“我们特意提前过来,就是为了听您的分享。您推动的‘校园创业孵化平台’帮了我们学校不少学生,今天一定要好好学学您的经验。”

林薇薇连忙摆手:“王主任您太客气了,都是我们互相配合的结果。一会儿我会详细讲平台的运营模式,要是有不合适的地方,还请您多提建议。”几位高校老师也纷纷点头,说早就想和林氏深入合作,希望能从分享中找到契合点。

说话间,演讲厅的入口缓缓打开,参会者有序入场。林薇薇跟着王主任一行人走进厅内,目光瞬间被眼前的景象吸引——能容纳500人的演讲厅座无虚席,后排和两侧的过道上还站着不少人;舞台背景板上“第七届全国校园经济发展论坛”的字样格外醒目,下方滚动播放着往届论坛的精彩瞬间和本次参会企业、高校的LOGO;舞台两侧的大屏幕上,正实时显示着“校园经济创新实践”的相关话题讨论,不少参会者已经提前在上面留言互动。

陆承宇早已坐在靠前的位置,看到林薇薇进来,立刻起身挥手。林薇薇快步走过去,在他身边坐下,小声问:“人比我想象中多这么多,你刚才紧张吗?”

“我不紧张,”陆承宇笑着帮她整理了一下西装衣领,“但我猜你现在有点心跳加速。别担心,你准备得这么充分,讲出自己的真实经历就好。我刚才听旁边几位企业家聊天,他们都很期待你的分享,说想了解‘校园直播电商’的实战经验。”

林薇薇点点头,深吸一口气,打开提前准备好的平板电脑,最后确认了一遍PPT的播放顺序。屏幕上,从“校园用户需求洞察”到“校企合作模式”的每一页内容,都凝结着她和团队的心血——有“校园直播电商”项目首月销售额突破百万的截图,有学生创业者在孵化园区工作的照片,还有校企合作签约时的合影,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真实的故事。

上午10点整,主持人走上舞台,用洪亮的声音介绍:“接下来,让我们掌声有请林氏集团校园业务部总监林薇薇女士,她将为我们带来《校园经济的创新实践与数字化生态构建》的主题分享!林女士在校园消费领域深耕多年,从校园文创创业到校园直播电商,再到校园创业孵化平台,每一个项目都取得了显着成果,相信她的分享会给大家带来全新的启发。”

掌声如潮水般响起,林薇薇站起身,提着裙摆走上舞台。聚光灯落在她身上,她微笑着向台下鞠躬,目光扫过满场的听众——有白发苍苍的行业专家,有西装革履的企业高管,有朝气蓬勃的高校老师,还有带着笔记本的年轻从业者。她忽然想起三年前自己刚创业时,在小小的校园书店里向学生推销文创产品的场景,那时的她从未想过,有一天能站在全国性的行业论坛上,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

“大家好,我是林薇薇。”她拿起话筒,声音清晰而沉稳,“今天想和大家聊的,不是高深的理论,而是我和团队在校园经济领域摸爬滚打的真实经历,以及我们对‘校园数字化消费生态’的一点思考。”

随着PPT的切换,林薇薇开始讲述“校园直播电商”项目的起步历程。她没有回避最初的困难——第一次对接高校时,因为不了解学校的管理流程,被拒绝了三次;第一次直播时,因为选品不符合学生需求,观看人数不足百人;第一次面对供应链危机时,团队连夜驱车三百公里找供应商谈判。这些真实的困境,让台下的听众纷纷点头,不少人拿起笔快速记录。

“后来我们意识到,做校园经济不能‘想当然’,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林薇薇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了一张柱状图,“这是我们对全国10所高校、5000名学生做的调研数据,大家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呈现出‘实用化、个性化、数字化’三个特点——他们更关注产品的性价比和实用性,喜欢有校园特色的个性化商品,同时习惯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数字化渠道购物。”

她结合“校园文创专场”直播的案例,详细讲解如何根据这些需求调整策略:“我们联合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开发了带有校徽、校训的文创产品,比如笔记本、帆布袋、钥匙扣,定价控制在50元以内,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又符合他们的消费预算。直播时,我们邀请高校的学生会主席担任嘉宾,和主播一起分享校园故事,让直播更有代入感。那场直播,单场销售额突破80万,复购率达到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