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江南烟雨,另辟天地

萧景珩凝视着她,看着她眼中那簇因理想而点燃的火焰,那是在波谲云诡的朝堂和步步惊心的王府中,都未曾熄灭的光芒。他伸出手,握住她的,唇角微扬:“好。你想做,便去做。需要我做什么?”

说做便做。

苏明月行事,向来雷厉风行。她并未大张旗鼓,而是通过商行的关系,以“北方富商夫人,感念江南人文,欲兴学回报乡里”的名义,低调地买下了镇西头一处废弃的、带有宽敞院落和几排屋舍的染坊旧址。

修缮屋舍、定制桌椅、采购书籍文具……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苏明月亲自参与设计,将原本沉闷的工坊,改造成了明亮、通风的学堂,还特意开辟出了一小块空地作为“格物园”,准备用于种植观察和简单的实验。

与此同时,关于这所即将开办的“明理书院”的奇特规矩,也在小镇上悄然流传开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听说了吗?那书院不收束修!只象征性地收点米粮或帮工抵偿!”

“不止呢!据说男娃女娃都收!”

“教的也不是正经科举学问,还有什么算账、看地图、甚至种地的法子?这不是胡闹吗?”

“怕不是哪个北方来的暴发户钱多烧得慌,拿咱们孩子寻开心吧?”

质疑声、议论声,如同太湖上的薄雾,弥漫在栖水镇的大街小巷。有好奇观望的,有不屑一顾的,也有少数几个家境贫寒、抱着试试看心态前来报名的。

书院的筹备并非一帆风顺。当地几家传统私塾的塾师联合起来,找到镇上颇有威望的几位乡老,言辞激烈地抨击明理书院“牝鸡司晨”、“败坏学风”、“误导子弟”,请求乡老出面制止。

这一日,几位须发皆白、面色严肃的乡老,便在一位姓陈的老塾师带领下,登门“拜访”苏明月。

陈塾师开门见山,引经据典,痛心疾首:“夫人兴学本是善举,然则男女同席,成何体统?不授圣贤书,专讲奇技淫巧,岂非本末倒置,误人子弟?长此以往,我栖水镇文风何在?礼法何存?”

面对咄咄逼人的质问,苏明月并未动怒,她请几位乡老落座,奉上清茶,语气从容不迫:

“陈先生,诸位乡老,请恕晚辈直言。圣人亦云‘有教无类’,求知之心,何分子曰男女?女子明理,方可相夫教子,和睦家宅。此其一。”

“其二,圣人文章,自是博大精深。然则,百姓日用,亦是学问。会算账,可免市井欺诈;懂地理,可行路辨方;知农桑,可饱腹暖身。这些,如何能说是奇技淫巧?若只知死读诗书,不通庶务,与纸上谈兵之赵括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