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宁远堡的年轻守将

仍决定派遣麾下这支熟悉边情、勇猛敢战的小部队西来协防。

其用意,一则是实打实地增援宣府,稳固侧翼;

二则,亦是看重周遇吉这块璞玉,有意让他独当一面,

驻守宁远堡这等前沿要冲,于风刀霜剑中磨砺其将才。

派自己信得过的人来,也能确保获得来自西北方向最真切可靠的情报。

于是,周遇吉便带着麾下儿郎,自辽东驰骋而至,

驻守在这座名为“宁远”,却与辽东那个重镇宁远截然不同的边塞小堡。

十八岁的把总周遇吉自然不会知道,

十数年后,自己将在杨柳青率少量骑兵伏击清军,血战竟日,

让数倍于己的敌军尸横遍野,创下“往来数千里,如入无人之境,惟见此一战耳”的赫赫威名。

他更不会知道,二十一年后的崇祯十七年,

面对李自成大军压境,他死守宁武关,城破被俘后万箭穿心。

他的妻子刘氏率妇女据守公署,最终在烈火中与他一同殉国。

历史的车轮本该如此无情地碾过,

多少忠勇良将,不是在与外虏的厮杀中马革裹尸,便是在内乱的烽烟中壮志未酬。

他们本是支撑这个危殆王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却在这末世劫难中,一个接一个地折戟沉沙,死得何其壮烈,又何其不值!

但在这个时空,命运的轨迹已然不同。

那个本该在历史上寂寂无名的钟擎,其横空出世,

犹如一颗投入死水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正悄然改变着许多人的命数。

周遇吉,这颗本将在历史的夜空中绽放出短暂而耀眼的光芒,

随即黯然陨落的将星,或许也将迎来截然不同的轨迹。

此刻,年轻的周遇吉对即将遭遇的命运转折仍一无所知。

他的目光缓缓掠过堡墙外略显荒芜的河谷,

远处山峦起伏,长城脊线蜿蜒其上,几处烽火墩台在夕阳下只剩下剪影。

这里的气氛,与辽东前线的凝重压抑有所不同,却更显诡谲。

敌踪飘忽,来去如风,更需要时刻警惕。

“把总,各处垛口、滚木礌石都已检查过,并无疏漏。”

一名老兵上前禀报。

周遇吉收回远眺的目光,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