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记这个考生。” 米凡对着对讲机说,嘴里还残留着蕨菜的苦味,“编号预留‘米王七’。” 他按下对讲机的瞬间,注意到男生的校服领口别着一枚校徽,校徽的边角已经磨损,显然佩戴了很久,校徽背面用铅笔写着一行小字:“第四十二次尝试”。这个数字让他想起道格拉斯?亚当斯在《银河系漫游指南》里那个关于宇宙终极答案的玩笑,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四十二,这个被赋予特殊意义的数字,此刻像一道等待被解读的趣味密码,其 ASCII 码对应的特定字符恰好是通配符,暗示着无限可能,男生校服口袋里露出半截笔记本,封面上画着的迷宫图案,正是米凡祖父设计的第一道密码锁结构,两代人的思维在此刻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共鸣。
三
成绩公布那天,奈良山降下了罕见的冰雹。鸡蛋大小的冰雹砸在终极七区的地面入口处,四个金属柱在撞击下发出编钟般的声响,每个柱体的振动频率不同合在一起竟形成某种和谐的音阶(C 大调的主和弦),与米凡计算的宇宙背景辐射声波图谱高度吻合(峰值频率特定标准),这组天然形成的音阶,是解开宇宙年龄密码的钥匙之一,其频率比值对应着宇宙膨胀的哈勃常数,每个音符的持续时间与对应的星系退行速度成正比,宇宙在以音乐的形式诉说着自己的年龄。米凡站在地下基地的观察窗前,看着那些被选中的新生沿着森林里的隐蔽栈道走来,每个人手里都攥着印有 “米王” 编号的金属牌。金属牌在冰雹的反射下闪闪发光,像一串移动的星星,他们的步伐节奏各异,却在踏入基地范围时不约而同地放慢速度,步频从每分钟八十步降至六十步,仿佛能感受到脚下土地深处传来的能量脉动,那脉动的频率,是基地核反应堆的密码信号,与地壳的固有振动频率形成共振,产生特定倍数的振幅放大效应,人类与地球产生了共鸣。
小主,
五百名新生被分成二十个小组,每组的宿舍门上都刻着不同的物理常数。米王一号至二十五号住在刻着光速常数的宿舍楼,楼道里的声控灯被调至需要发出特定频率的声波才能点亮,这个频率就是打开灯光的声纹密码,与真空中的光速数值完全一致,声波的波长恰好是楼道宽度的特定比例,微观与宏观在此达成和谐;二十六至五十号住在普朗克常数楼,房间温度会按照普朗克时间的倍数细微波动,温度变化范围控制在特定范围,温度的变化规律藏着微观世界的运行密码,符合不确定性原理的能量 - 时间关系,每个温度波动周期都对应着一次虚拟的粒子 - 反粒子对产生与湮灭,展现着真空的量子涨落。米凡特意让米王七号住单人宿舍,那间屋子的天花板是特制的穹顶,能模拟猎户座星云的光谱变化,每小时变换一次颜色,光谱中的氢 - alpha 线强度随时间呈正弦曲线变化,周期一天,与地球自转周期同步,墙壁里嵌着的压力传感器会根据他的呼吸频率调节室内气压,形成一个与他身体节律同步的微环境,气压波动幅度微小幅度,就像一组专属的生物密码,宿舍的门牌号码是 “七”,门把手上的螺纹间距为特定标准,与他发现的基本粒子电荷量子数暗合,物理常数融入了生活的细节。当米王七号 —— 那个撕试卷的男生走进宿舍时,米凡正在他的书桌上放了一本用羊皮纸装订的笔记本,第一页写着:“怀疑是思维的第一推动力,就像问号是密码的起始符号。” 笔记本的夹页里放着一片来自冥王星的陨石切片,在灯光下呈现出深邃的蓝黑色,切片边缘有个微小的缺口,角度为特定角度,与地球自转轴倾角一致,是米凡当年用激光切割时特意留下的,像个未完成的问号,也像密码里的占位符,切片的厚度精确到微小幅度,是 π 的百分之一数值,数学与天文在此交融。
“米教授,爱丽丝的试卷分析出来了。” 舒美丽的声音带着惊讶,她推开实验室的门,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报告,报告的纸张采用无酸纸,pH 值特定标准,能保存五百年以上,纸张的厚度均匀性误差小于特定比例,“她在第十题的空白处画了男女大脑的核磁共振图,标注出布洛卡区的能量差异(男性比女性平均高特定比例),还计算出不同性别在语言处理时的量子隧穿效应概率(女性为特定标准,男性为特定标准)。” 舒美丽的手指点在报告的某一页,“这里,她甚至预测了女性大脑在处理空间信息时,会产生更多的量子纠缠态,其纠缠度计算公式,和您上周在黑板上推导到一半擦掉的那个一模一样,连变量的符号选择都分毫不差,就像她破译了您的思维密码,每个符号的选择都遵循您独特的学术习惯 —— 用特定符号表示波函数,用特定符号表示纠缠度,连下标数字的字体大小都保持一致,思维的一致性令人惊叹。”
米凡接过分析报告,手指划过爱丽丝的签名。那字迹锋利如手术刀,却在结尾处有个微小的圆弧 —— 和他年轻时在黑板上写公式的习惯一模一样,那个圆弧的曲率半径总是等于字母高度的特定倍数,形成独特的个人标识,仿佛是思维在纸上留下的指纹。他突然想起三天前,爱丽丝在终极七区网站上发布的文章,结尾处引用了他从未公开过的手稿内容,那段关于 “时空褶皱与情感波动相关性” 的论述,他只在十年前的私人笔记里写过。笔记当时不小心遗落在剑桥大学的图书馆,具体位置是 B 区三排七列的第十二层书架,后来找了很久都没找到,只记得夹着一片剑桥的樱花瓣,花瓣的纹路在阳光下像一组精致的密码,脉序结构符合分形几何的自相似性,放大任何局部都能看到与整体相同的图案,自然的密码无处不在。
“她怎么拿到那部分内容的?” 他问,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频率与核电池的能量波动保持一致。这种无意识的同步,是他思考时的习惯性动作,当年推导质能方程的修正公式时,他也曾这样敲了三天三夜的桌面,直到桌面出现一个与公式曲线吻合的凹痕,那凹痕就是他思维轨迹的物理密码,深度微小幅度,恰好能容纳一个红细胞的直径,凹痕的横截面呈正态分布曲线,标准差微小幅度,思维的痕迹被永久保存。
“服务器日志显示,是通过您三年前废弃的一个加密端口。” 舒美丽调出监控画面,爱丽丝正坐在公寓的窗前,手里翻着的书是他的《大科学思维导论》,书页间夹着一片奈良山特有的蓝紫色花瓣,花瓣的脉络在阳光下清晰可见,像某种复杂的电路图,与他设计那个加密端口时用的原始数据图谱完全一致,都符合科赫曲线的分形特征,自然与科技的图案在此重合。“技术部说这个端口的加密算法是您自己设计的,基于黎曼 ζ 函数的非平凡零点分布,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能破解的先例,除非…… 她知道密钥的生成逻辑,就像知道密码本的密码,那个密钥就是您发表论文时的引用次数,每篇论文的引用量构成一组数字串,通过模特定数值运算后生成密钥流,她能找到这个规律,太不可思议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米凡突然起身,走向核电池实验室。最新的测试数据显示,能量转化率已经稳定在特定比例,离他预期的目标只差最后微小差距。他戴上特制的防护眼镜,镜片能过滤掉极高比例的放射性射线,只允许可见光和特定波长的 γ 射线通过,镜片的镀膜反射率随波长变化,形成干涉滤光效果,让他能清晰观察到核反应的细节。看着真空舱里的电池开始发出银白色的光芒 —— 这是锶衰变时特有的辐射色,像极了他童年记忆里北方冬天的极光。小时候,祖父曾告诉他,极光是宇宙写给地球的信,每一道光带都藏着星辰的秘密,那些光带的明暗变化就是信里的密码,绿色光带对应氧原子的跃迁,红色光带(对应氮分子的振动,光带的宽度与粒子的能量呈正相关,宇宙用光影书写着自己的故事。有一次他发高烧,祖父背着他在雪地里追极光,极光的倒影在雪地上流动,像一条通往天空的河,祖父说:“等你看懂了这条河的流向,就知道宇宙是怎么开始的了,那流向就是宇宙最初的密码,和你血液里流淌的生命密码同源,都是螺旋状的信息链,DNA 和星系的螺旋在此共鸣。”
“还差一点。” 他喃喃自语,指尖在控制面板上飞舞,调整着磁场强度和温度参数,每个参数的调整幅度都经过蒙特卡洛模拟优化,确保能量损失最小。屏幕上的能量曲线像一条即将跃过龙门的鲤鱼,在接近顶点的地方微微停滞。突然想起米王七号在面试时说的话:“所有确定的答案,都是尚未发现的问题,就像破解了一组密码,总会发现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密码。” 面试那天,米王七号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眼神清澈而坚定,当被问到为什么不答题时,他的回答简洁却充满力量:“在没有足够证据之前,任何答案都是偏见的奴隶,就像没有密钥的密码本毫无意义。” 这句话让他想起自己二十岁时,面对导师 “你的理论太离经叛道” 的指责,也曾这样固执地沉默过,沉默里藏着不被理解的密码,那些未说出口的推导过程,像暗物质一样支撑着整个理论体系,占比极高却不被直接观测,却构成了宇宙的大部分质量。
这时,实验室的门突然打开,院长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份文件。他的头发比上次见面时更白了些,白头发与黑头发的比例约为特定比例,白发的分布符合泊松分布规律,展现着自然的随机性,眼下的黑眼圈显示出连日未眠的疲惫,公文包上的锁扣坏了,用一根细铁丝临时缠着,那铁丝的缠绕方式,是他们年轻时在科学院学的摩尔斯电码加密手法,翻译过来是 “急事”。“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人来了。” 他的声音带着疲惫,“他们想参观核电池的生产线,说是收到匿名举报,说我们在研究武器级核材料。” 院长将文件放在桌上,封面的原子能机构徽章在灯光下闪闪发亮,徽章上的橄榄枝共有二十二片叶子,每片叶子的叶脉都形成微小的 “和平” 字样,和平的愿望被刻进细节,“带队的是汉斯教授,你在慕尼黑大学时的导师,他还带了瓶一九八八年的雷司令,说是庆祝你突破能量转化瓶颈,那酒的年份,是你发表第一篇论文的年份,像个怀旧的密码,瓶身上的标签印刷采用的是德国 DIN 标准的字体,每个字母的间距都藏着他的实验室编号,通过测量字母间距乘以特定倍数后得到数字串,他还是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