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狙击机的威胁

密统帝国 陛尊居士 7564 字 21天前

他继续点击喷射口的细节放大图,展示出管道内部的结构 —— 管道内壁光滑如镜面,没有任何接缝,是用一整块金属锻造而成的。“这些传导管道用的是‘暗物质合金’,这种合金是由暗物质粒子和金属元素在 100 万大气压、5000℃的高温下融合制成的。” 突安解释道,“它的熔点极高,能承受 1000 万摄氏度的瞬时高温,不会像普通合金那样融化或变形,即使遇到核弹爆炸的高温,也能保持稳定。而且它的导电性能是钛晶合金的 100 倍,能快速传输大量能量。” 全息图上弹出一组测试数据:“经军方实验测试,每个喷射口的推力相当于 10 艘中型星际战舰的总和,三个喷射口同时工作,能让歼狙机在瞬间获得极强的加速度 —— 从静止到光速的 1000 倍,只需要 0.5 秒。” 这个数据让王侃侃的瞳孔再次收缩,地球最先进的 “极光” 战机需要 10 秒才能达到光速的 10 倍,两者的差距简直像原始部落与星际文明的区别。

歼狙机的整体造型像一头蓄势待发的蓝顿星猛豹 —— 王侃侃曾在蓝顿星的沙漠中见过这种生物,体长约 3 米,四肢粗壮有力,爪子能轻易撕开沙漠蜥蜴的硬壳,反应速度快到能在 0.1 秒内捕捉到奔跑的沙兔,爆发力极强,一口就能咬碎猎物的骨头。歼狙机机身长 50 米、宽 30 米、高 15 米,比例与猛豹惊人地相似,机翼呈流畅的流线型,不仅能减少在行星大气层中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在宇宙中还能降低星际尘埃的撞击概率 —— 星际尘埃虽然微小,却能在高速飞行时对机身造成磨损,而歼狙机的机翼角度能让大部分尘埃滑过机身。机身表面覆盖着一层暗灰色的吸波材料,这不是普通的金属涂层,而是由 “量子吸收粒子” 组成的特殊材料,粒子直径仅 1 纳米,能吸收 99% 的雷达波和能量探测信号,让战机在探测设备上几乎隐形。“它就像宇宙中的隐形刺客。” 突安的手指沿着机身线条滑动,语气里满是对自己作品的满意,“即使在敌方的探测范围内,也不会被发现 —— 除了吸波材料,机身还能释放‘干扰粒子’。” 他点击屏幕,调出干扰粒子的模拟动画:歼狙机周围突然释放出无数微小的粒子,这些粒子在空中形成一片星云状的云雾,云雾能模拟星云的电磁信号,让敌方的雷达屏幕上只显示一片混乱的星云图像,根本找不到歼狙机的真实踪迹。“在过去的 100 次模拟测试中,没有一次被敌方探测系统发现。我们甚至让它靠近蓝顿星的‘近地防御网’,防御网的 1000 个探测器都没有发出警报。”

小主,

王侃侃的呼吸不由自主地变快,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像要冲破肋骨的束缚。他从未见过如此先进的星际战机,地球最新型的 “极光” 系列星际战机,最高速度也只有光速的 10 倍,而且隐形效果最多只能维持 1 小时,一旦超过时间,机身的温度就会升高,被敌方的红外探测器捕捉到。“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拦截各种类型的核弹,包括你们地球的氢弹和微型核弹。” 突安的话像一颗惊雷,炸得王侃侃头皮发麻,他瞬间意识到,突安之前询问地球核武器实力,根本不是好奇,而是在为这款战机做战略准备 —— 突安早就知道地球的核武器威胁,甚至已经研发出了反制武器,却一直没有公开,直到今天才故意展示给他看。全息图迅速切换成作战模拟场景:一颗氢弹从地球的 “北极星际基地” 发射,尾部喷射出橘红色的火焰,火焰周围还缠绕着因高温而电离的气体,在宇宙中留下一道长长的轨迹;而在距离基地 10 万公里外的隐蔽空港,歼狙机突然从地下弹射而出,弹射时产生的冲击波将空港周围的尘土吹起,像一朵小型蘑菇云。歼狙机像一道黑色的闪电,瞬间突破音障,机身周围产生了短暂的音爆云,然后朝着核弹的方向飞去,两者之间的距离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短。“核弹在发射时,会释放出独特的能量信号,比如伽马射线和中子流。” 突安指着画面中核弹周围闪烁的红色光点解释道,“这些信号的频率非常特殊,伽马射线的波长约 10?12 米,中子流的速度约 公里 / 秒,不会与其他宇宙射线混淆,就像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指纹一样,每一种核弹也有独特的能量信号。歼狙机的传感器能精准识别这些信号,不会误判。”

歼狙机的机头部位,均匀分布着 128 个量子传感器,每个传感器直径约 1 厘米,表面刻有细小的螺旋纹路 —— 这是增强信号接收能力的 “量子天线”,纹路的角度与蓝顿星的星轨一致,能最大限度地捕捉宇宙中的能量波动。“这些传感器的灵敏度极高,能在 0.001 秒内捕捉到核弹释放的能量信号。” 突安调出传感器的性能参数表,上面显示着 “探测距离 10 光年、定位误差≤1 米” 的字样,参数旁边还有军方的认证印章。“即使核弹在 10 光年外发射,传感器也能精准定位它的位置,误差不超过 1 米。这得益于量子纠缠技术 —— 我们在每个传感器里都植入了一对相互纠缠的量子,一个在传感器里,另一个在蓝顿星的‘量子定位中心’。两个相互纠缠的量子,无论相隔多远,一个的状态发生改变,另一个也会立刻做出反应,不受时空距离的限制。” 突安的手指在屏幕上划过,展示出量子纠缠的模拟动画:两个蓝色的量子在屏幕两端,一个移动时,另一个也跟着做出相同的动作,没有任何延迟,“我们正是利用这一特性,实现了超远距离的精准定位,让歼狙机在宇宙中不会迷失方向。”

6. 量子感应系统与拦截流程

突安的手指在全息图界面上快速滑动,每一次点击都带出蓝色的光效,详细演示着歼狙机拦截核弹的完整工作流程,每一个步骤都配有清晰的动画和数据说明,甚至还有实时的能量消耗曲线。第一步,感应与识别 ——128 个量子传感器同时启动,像 128 只警惕的眼睛,全方位捕捉宇宙中的能量信号。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呈球形扩散,每秒能扫描 1000 立方公里的空间,一旦检测到伽马射线和中子流的独特频率,就会立刻将信号转化为数字代码,通过量子通讯通道发送给歼狙机的核心光脑。光脑的运算核心是由 “量子芯片” 组成的,运算速度达到 101?次 / 秒,比地球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快 1000 倍。它能在 0.0001 秒内分析出核弹的型号、当量、飞行速度和轨迹,并自动生成 3 套拦截方案 —— 正面拦截、侧面拦截和尾部拦截,再根据宇宙中的引力场、星际尘埃分布等因素,选择最优方案。“它的多目标追踪能力也很强。” 突安补充道,手指在屏幕上点击,调出多目标模拟场景:10 枚不同类型的核弹从不同方向同时发射,歼狙机的光脑屏幕上立刻显示出 10 个红色目标点,每个点旁边都标注着 “威胁等级” 和 “拦截顺序”。“如果有多枚核弹从不同方向同时发射,光脑会根据核弹的当量和威胁程度自动排序,优先拦截当量超过 100 万吨的氢弹,再处理小当量的核弹和常规武器。根据 1000 次模拟测试的数据,它的拦截成功率能达到 99.8%,几乎不会出现遗漏 —— 只有一次因为宇宙中的‘引力异常区’,导致拦截时间延迟了 0.1 秒,但最终还是成功了。”

第二步,高速追击 —— 歼狙机的核心光脑确认拦截方案后,会立刻启动双核裂变电池,能量通过 12 个微型接口进入传导管道,再迅速输送到三个尾部喷射口。喷射口瞬间释放出蓝色的高能离子流,离子流的温度达到 5000℃,在宇宙中留下三道蓝色的轨迹,像三条发光的丝带。战机的速度在 1 秒内从静止提升到光速的 倍,产生的加速度相当于地球重力的 1000 倍 —— 这个加速度足以让普通人类瞬间死亡,骨骼会在体内碎裂。但在全息动画中,战机内部的模拟驾驶舱却异常平稳,驾驶舱里的假人模型没有出现任何晃动,甚至放在操控台上的水杯都没有洒出一滴水。“它的加速过程不会产生致命过载。” 突安解释道,手指指向驾驶舱的四周,“机身内部安装了‘反重力系统’,这个系统由 24 个反重力发生器组成,均匀分布在机身各处。发生器能通过产生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的引力场,抵消加速带来的压力,让驾驶舱内的重力始终维持在地球重力的 1 倍左右。即使驾驶舱里有驾驶员,也不会被巨大的过载压成肉泥 —— 不过目前,歼狙机采用的是全自动驾驶模式,不需要驾驶员冒险。” 突安调出光脑的控制界面,上面显示着 “自动驾驶成功率 100%” 的字样,“所有操作都由光脑完成,反应速度比人类快 100 倍,人类需要 0.1 秒才能做出的判断,光脑 0.001 秒就能完成,能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比如核弹突然改变轨迹。” 在动画中,歼狙机与核弹的距离迅速缩短,原本需要 1 小时的航程,只用了 30 秒就追上,两者之间的距离只剩下 100 公里,核弹尾部的火焰在歼狙机的视野里越来越清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三步,时空牢笼拦截 —— 当歼狙机接近核弹到 50 公里范围时,机身前部突然弹出一根 1 米长的能量导管,导管是由 “记忆金属” 制成的,能在弹出后自动调整角度,对准核弹的核心部位。导管末端释放出淡蓝色的时空扭曲场,扭曲场像一张无形的网,以每秒 10 公里的速度扩散,迅速将核弹完全包裹。原本高速飞行的核弹瞬间停滞在宇宙中,尾部的橘红色火焰慢慢熄灭,像被风吹灭的蜡烛,能量信号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弱,从原本刺眼的红色变成微弱的粉色,最终变得几乎看不见。“这是时空裂变能量的另一种创新应用。” 突安的语气里带着对技术的掌控感,眼神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我对时空裂变的参数进行了调整,让它产生的时空扭曲场能改变局部时间流速,将核弹周围的时间放慢 1000 倍 —— 也就是说,外界过 1 秒,核弹周围只过 0.001 秒。在这种状态下,核弹的引爆程序无法正常运行,内部的电子元件会因为时间流速的差异而失效,就像被放进了一个‘时间牢笼’里,只能停在原地,无法继续前进,也无法爆炸。” 他指着被包裹的核弹,画面中核弹的每一个部件都静止不动,连表面因高速飞行而产生的微小震动都停止了,甚至核弹外壳上的一粒灰尘都悬浮在半空,没有丝毫移动。

第四步,无害分解 —— 困住核弹后,能量导管切换能量模式,从 “时空扭曲” 模式切换到 “分子分解” 模式,释放出另一种温和的分解能量波。这种能量波呈淡绿色,不会产生爆炸或冲击,而是会渗透到核弹的内部,破坏物质的分子结构。在分解能量波的作用下,核弹开始慢慢分解:首先是外壳,从表面开始变成细小的粒子,像沙子一样剥落;然后是内部的核燃料,核燃料在能量波的作用下,分解成无害的氢原子和氦原子,不会产生任何核辐射;最后是引爆装置,里面的炸药和电子元件也逐渐变成粒子,散落在星际空间中。整个过程持续了 5 秒,没有产生任何核辐射或爆炸,宇宙空间很快恢复了平静,只剩下歼狙机在原地悬浮,像一个完成任务的卫士。“整个拦截过程不到 10 秒,从发现目标到完成分解,效率极高。” 突安关闭全息图,房间里的光线重新变得明亮,他的目光重新落在王侃侃身上,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压迫感,“也就是说,只要地球发射核弹,不管是从哪个星际基地发射,不管目标是蓝顿星还是其他星球,我的歼狙机都能在它到达目标前,把它变成一堆没用的粒子,让它失去任何威胁。地球引以为傲的核武器,在蓝顿星的技术面前,不过是一堆能被轻易吹散的尘埃。”

王侃侃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像被抽走了所有血色,嘴唇也失去了红润,变得干裂。藏在耳蜗里的量子通讯器还在执着地闪烁着蓝灯,等待接收数据,可他再也没有勇气去触碰任何记录设备 —— 他的手指已经僵硬,连抬起的力气都没有。他终于明白,突安之前的所有询问和技术讲解,都不是单纯的交流,而是在不动声色地展示蓝顿星的军事实力,是在告诉他:地球的威胁在蓝顿星面前根本不值一提,他的任务从一开始就没有成功的可能。中控室的光脑屏幕上,蓝顿星的星轨数据还在不断跳动,淡蓝色的数据流像一条条细小的蛇,缠绕在屏幕上,可王侃侃看着这些数据,只觉得像一张无形的网,将自己和整个地球都困在了里面,让他喘不过气来。他甚至能想象到,当星际总部得知这个消息时,会是怎样的愤怒,而他的家人,又会面临怎样的后果。恐惧像冰冷的海水,瞬间淹没了他,让他几乎要瘫倒在椅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