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徐亦目光沉静,看着那张空白的宣纸,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平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他顿了一下,仿佛在回忆,又仿佛在酝酿情绪,然后继续。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蒋龙涛闻言,眼神一凝,手腕悬空,随即猛地落下!

笔锋触及纸面,如利刃出鞘,又带着千钧之力。

一个“八”字,起笔藏锋,转折处顿挫分明,带着秋风般的凌厉之势。

他行笔极快,却又法度严谨,“秋高风怒号”几字,笔走龙蛇,那“怒”字最后一笔捺出,仿佛真的带着风声。

徐亦念道:“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蒋龙涛笔势随之流转,“飞”字灵动,“渡”字开阔,“洒”字则墨迹淋漓。

写到“挂罥长林梢”时,笔锋陡然提起,线条细劲,真有挂于树梢之感。

而“飘转沉塘坳”则笔势下沉,墨色稍淡,显得沉郁顿挫。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徐亦声音变得带着一些沉郁。

蒋龙涛的笔也随之一沉,字迹变得凝重,尤其是“欺”、“老无力”、“盗贼”数字,点画之间,带着一股愤懑与无奈,力透纸背。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徐亦语速稍缓。

蒋龙涛的笔锋也略显迟滞,“呼不得”三字带着焦灼,“倚杖自叹息”则笔意萧索,那“叹息”二字,仿佛能让人听到那沉重的呼吸。

紧接着,徐亦声音微扬,念出那承上启下的句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蒋龙涛手腕急转,墨色陡然加深,“云墨色”三字浓重,“漠漠向昏黑”则笔势铺开,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徐亦语气平静,却更显内容之辛酸。

蒋龙涛的笔触变得干涩而坚韧,“冷似铁”三字写得硬朗冰冷,“踏里裂”则带着一种破碎感。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徐亦继续。

蒋龙涛笔下的“屋漏无干处”,字字仿佛都在滴水,“雨脚如麻”则用细密连绵的点画表现,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