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亦也彻底放松下来,从容应对。
他言谈举止沉稳有度,既不因对方的身份而怯懦,也不因自己的才华而倨傲,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尊敬。
谈及专业领域,他见解独到,思路清晰,常常能一语中的,
说到生活琐事,他语气平和,偶尔还会流露出些许符合年龄的腼腆,引得众人善意地开怀大笑。
他展现出的这种远超年龄的成熟、通透,以及那份刻在骨子里的谦逊与真诚,让在座的几位老人眼中的欣赏与重视越来越浓,几乎要满溢出来。
张立建忍不住再次拍着徐亦的肩膀,带着七分酒意,三分由衷的感叹,对林默涵和王振华说道:“老林,老王,你们俩……可真是给咱们,给咱们这片天地,捡回来一个了不得的宝贝疙瘩啊!”
林默涵和王振华相视一笑,脸上尽是与有荣焉的骄傲和欣慰。
然而,欢笑之余,几位老人的目光总是不自觉地瞟向书桌上那幅字,又落回徐亦年轻得过分的脸庞上。
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带来的震撼实在太强烈了,强烈到让他们心痒难耐。
如此深沉悲悯、格局宏大的诗篇,若非亲耳听闻,他们绝难相信是出自一个十八岁少年之口。
终于,闫鸿正扶了扶他的金丝眼镜,借着酒意,还是没能忍住那份灼烧的好奇心。
他身体微微前倾,看着徐亦,语气带着小心翼翼的探询,生怕唐突了一般。
“小亦啊,闫爷爷实在好奇,你别见怪。”
“这首诗……这等沉郁顿挫、心系苍生的笔力与情怀,你……你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
“这……这简直像是历经沧桑、饱尝疾苦之人方能有的感悟啊!”
这个问题一下子问到了所有人的心坎上,连张立建、万国海等都停下了笑谈,目光灼灼地看向徐亦,等待着他的答案。
徐亦握着酒杯的手指微微收紧了一下。
他自然无法解释这是来自另一个时空诗圣的千古绝唱,脑海中念头急转,面上却不动声色。
他沉吟了片刻,然后才抬起头,迎着几位老人探究的目光,用一种相对稳妥的方式解释道。
“闫爷爷,诸位爷爷、奶奶,其实……这首诗的雏形和意境,是我在构思和准备下一本书的时候,反复揣摩那个时代背景和人物心境,慢慢思索、沉淀出来的。”
他这话一出,几人好奇之色更加浓烈了!
下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