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开始掘世家的根(二)

亦可推行‘誊录’之制,将考生原始答卷另行派专人统一抄写,使笔迹无从辨认,彻底杜绝请托营私、凭借门第或人情关系获取优势之可能!

一切,唯以文章才学定高下,为朝廷选拔真才实学之士!”

杜远每清晰地说出一条细则,那些世家出身的官员脸色就惨白一分,身体就不受控制地微颤一下。

他们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这简直是要从根子上,彻底刨断他们赖以维持数百年政治垄断地位的“九品中正制”和门荫制度的根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从此以后,他们的子弟想要踏入仕途,获取高位,将不得不放下身段,与那些他们一向视如草芥、出身卑微的寒门子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面对同一张考卷,进行所谓的“公平”竞争!

这比失去盐利、失去书籍定价权,要致命千百倍!这是直接剥夺了他们世代相传的政治特权!

“陛下!不可!万万不可啊!选官用人,自有祖宗成法,岂能如此儿戏,另立新制!”

“九品中正,乃魏晋以来之定制,沿用至今,自有其道理!如此轻言更改,必致天下大乱,官场动荡!”

“陛下!此制若行,寒门嚣杂之徒充斥朝堂,必坏朝廷体统,祸乱国家啊!”

短暂的、死一般的寂静之后,是更加疯狂、更加绝望、也更加歇斯底里的反对声浪。但这一次,他们的声音里,已经没有了之前的“义正辞严”,只剩下赤裸裸的恐惧、惊慌和垂死挣扎般的哀鸣。

然而,龙椅之上的李世民,在杜远清晰无比地吐出“科举”二字时,那双深邃如海的眼眸中,便骤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亮光!

一股压抑不住的激动与兴奋,如同岩浆般在他胸中涌动!他等这一刻,已经等了太久!

打破门阀世族对官僚体系的垄断,广开才路,吸纳天下寒门英才为己所用,建立一个真正由皇帝主导、唯才是举的官僚体系,这正是他登基以来,一直梦寐以求、却碍于现实阻力而难以推行的事情!

“肃静!”李世民猛地一声断喝,声如雷霆,瞬间压下了朝堂上所有的嘈杂与混乱。

他目光灼灼,如同最炽热的火焰,先深深地看了一眼抛出了这惊天动地之策的杜远,眼中满是激赏与肯定,随即转向他最信赖的股肱之臣,“房爱卿,杜爱卿!”

“臣在!”房玄龄与杜如晦强压着内心的澎湃,齐声应道。他们同样深知,此策一旦推行,将是如何的翻天覆地,足以影响大唐乃至此后千年的国运走向!

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如同金口玉言,一锤定音:“杜爱卿所奏,开科取士,唯才是举,朕以为,此乃革除积弊、选拔真才、巩固我大唐万世基业之根本大计!

亦是天下最为公平之选贤任能之道!此事,朕准了!着中书令房玄龄、侍中杜如晦,即刻会同吏部,详定科举章程、科目设置、考试流程、录取标准等一切细则,务求公平、严谨、可行!

朕要尽快看到完整的条陈与推行方略!”

“臣等遵旨!必不负陛下所托!”房玄龄和杜如晦躬身领命,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有些颤抖。他们知道,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在他们的手中,拉开序幕。

朝会,最终在一片近乎凝固、气氛诡异到极致的气氛中结束。五姓七望的官员们。

个个面如死灰,眼神空洞,如同被抽走了魂魄一般,失魂落魄地随着人流退出太极殿。

他们望着杜远那平静离去、逐渐消失在宫门方向的背影,仿佛看到了自己家族数百年辉煌与特权,正如夕阳般无可挽回地沉沦下去。

而一些出身寒微或中小家族、在朝中并无甚根基的官员,此刻眼中却难以抑制地燃起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与野心的火焰,他们紧紧攥着拳,仿佛看到了一条通往权力核心的、前所未有的康庄大道,正在自己脚下缓缓铺开。

杜远这精心策划、在最关键时刻掷出的最后一击,如同精准无比的利剑,终于彻底刺穿了世家门阀那看似最坚固、最难以撼动的政治铠甲。

一场比经济变革更为深刻、更为根本的社会结构与权力分配的革命,随着科举制度的正式提出与确立,在这大唐贞观年间的朝堂之上,正式拉开了它波澜壮阔的序幕。

寒门士子期盼了千百年的春天,这一次,是真的要降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