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的长安西市(他们进的可能是延平门或金光门,通往西市方向):
想象中的盛世长安,应该是井然有序,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但杜远首先感受到的是:
一股极其复杂、浓烈、上头的混合气味猛地灌入鼻腔——牲畜的粪便味、人群中浓郁的汗味、某种香料刺鼻的味道、食物烹饪的油烟味、还有角落里隐约的尿骚味……各种气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属于古代大城市的“人间烟火气”,差点把刚从清新乡村出来的杜远直接送走。
叫卖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驼铃声、马蹄声、车轮声、小孩哭闹声、甚至还有不知道哪里的争吵声……各种声浪混合在一起,嘈杂得面对面说话都得提高嗓门。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摊贩更是见缝插针,将原本还算宽的街道挤占得只剩下中间狭窄的通道。人流、车流、牲口(主要是驴和骆驼)流混杂在一起,摩肩接踵,寸步难行。地上污水横流,垃圾随处可见(主要是烂菜叶和牲口粪便),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看着脚下,以免中“地雷”。偶尔有穿着皂衣的武侯(巡街治安人员)走过,但对这混乱的景象似乎司空见惯。
有穿着绫罗绸缎、骑着高头大马、前呼后拥的贵人;有穿着干净布衣、匆匆走过的市民;更多是像杜远他们这样,穿着粗布棉袄、满脸好奇或麻木的乡下人。还有袒露着胳膊、大声吆喝的屠夫,缩在墙角乞讨的乞丐,以及眼神警惕、四处张望的胡商……
这就是贞观元年的长安?杜远站在驴车上,看着眼前这混乱、嘈杂、充满活力却又有些肮脏落后的景象,心中那份对“盛世”的浪漫想象被打碎了不少。这更像是一个放大版、超级拥挤的乡村集市,缺乏管理,卫生条件堪忧。
“咋样,远儿,长安城大吧?热闹吧?”杜老汉颇有些自豪地问。
杜远勉强笑了笑:“大……真大,热闹……真热闹。”他心里想的却是:这城市规划、卫生管理、道路交通……简直处处是痛点啊!这要是发生个火灾或者瘟疫,后果不堪设想……
驴车随着人流艰难地向前挪动,主要是去西市采购年货。杜远好奇地打量着两旁的店铺:绸缎庄、金银器铺、铁匠铺、酒肆、客栈……商品种类倒是不少,但做工在他看来大多粗糙,价格却贵得让杜老汉直咂舌。
他们买了一些村里没有的必需品:盐(比村里的粗盐细白多了)、一点便宜的糖饴、几匹普通的麻布、还有一些针头线脑。杜远则用自己的“私房钱”(杜老汉给的几个铜子),买了几样东西:一小包据说是西域来的胡萝卜种子(他打算试试),给杜子腾杜子鄂买的两个劣质但色彩鲜艳的泥人,还有一根让他口水直流的、巨大的、亮晶晶的……糖画!是条龙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