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开始。但见杜大勇一人执犁,一牛牵引,在空地上自如行走。那弯曲的犁辕使得操控极为省力灵活,转弯调头轻便异常,犁铧入土深度均匀,翻起的泥浪顺畅饱满。其速度之快,操作之简便,与旁边需要多人吆喝、笨重迟缓的直辕犁形成了天壤之别!
房玄龄起初还只是带着几分好奇的微笑观看,但随着杜大勇驾着曲辕犁来回走了两趟,他脸上的从容淡定迅速消失,眼睛越瞪越大,嘴巴不自觉地微微张开,捻着胡须的手也停在了半空!
这……这怎么可能?!
一人一牛!竟能如此轻松?!
效率何止倍增?!这省下的人力畜力,能多开垦多少田地?!
巨大的震惊如同海啸般冲击着这位帝国宰相的心神!他猛地一步上前,紧紧抓住杜远的手臂,因为极度激动,声音都抑制不住地颤抖起来:“小……小郎君!这……这又是你所创?!此犁……此犁何名?!”
杜远被他这突如其来的激动弄得一愣,忙解释道:“老房谬赞了,小子只是偶有些胡思乱想,胡乱改的。因见其辕弯曲,便随口称作‘曲辕犁’。”
“曲辕犁……曲辕犁!好!好一个曲辕犁!”房玄龄激动得难以自持,竟在原地来回快步踱走,“神器!此乃富国强民之神器!其功业,绝不亚于那红薯玉米!杜小郎君,你……你真是上天赐予我大唐的瑰宝!”
他再也无法平静,猛地转身,对紧随其后的中书舍人疾声道:“快!即刻起草密奏!以六百里加急,直送京师,面呈陛下!将曲辕犁之形制、功效、与直辕犁之优劣对比,详尽阐明!一字不可遗漏!并着重申明,此皆杜远之功!”
消息飞传长安,太极宫中的李世民自然又是被震撼得半晌无言,随即便是狂喜。他毫不迟疑,立刻颁下敕令,派遣工部最负盛名的数名大匠,携带大量精良材料和熟练助手,火速奔赴杜家村!
当这些见多识广的工部大匠们亲眼见到曲辕犁的实物与演示,其震惊程度比房玄龄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杜远的悉心指导下,他们迅速领悟了其中关窍。很快,杜家村内便设立起一个颇具规模的“杜氏犁工作坊”,由工部大匠亲自督导,村民和伤残老兵中手巧者参与,开始夜以继日地大规模生产曲辕犁。
除了优先满足金谷垦殖团自身垦荒需求外,多余的曲辕犁开始对外发售。其轻便、高效、省人省畜的惊人优势,立刻像风一样传遍周边州县,引发了农人的疯狂抢购。尽管价格不菲,但依旧供不应求,往往一犁难求。
杜远与房玄龄、老村长杜衡商议后,定下章程:售犁所得利润,一部分归入村中公库,用于修筑道路、兴建学堂、抚恤孤寡;另一部分则按劳分配,给予参与制作的村民和工匠。
自此,杜家村在获得朝廷鼎力支持的同时,更拥有了一项稳定而丰厚的独家收入来源。村子里的日子,如同浇了油的火苗,越发兴旺红火起来。而“杜氏犁”的赫赫声名,也随着南来北往的牛车马蹄,响彻了关中平原,向着更广阔的天地传扬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