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西市,人来人往,喧嚣鼎沸。在一家规模中等的粮行“丰泰号”门前,出现了一副引人注目的景象:两个半大的少年郎,一个约莫十三四岁,一个十一二岁,穿着细麻布衣,看起来干净利落,眼神却不像寻常少年那般跳脱,反而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精明。
更让人侧目的是,他们身后跟着四五个膀大腰圆、身着粗布军服、腰胯横刀、眼神锐利的军汉。这些军汉虽未披甲,但那股子行伍里的杀伐之气却遮掩不住,如同护犊的猛虎般安静地立在少年身后,无形中给这场面增添了几分压迫感。
这便是杜子腾和杜子鄂两兄弟,以及程处默派来护卫兼撑场面的精锐老兵。
丰泰号的掌柜姓钱,是个精明的中年人。他一看这架势,心里就先嘀咕开了:这是哪家勋贵府上的小郎君出来历练了?还带着军中好手护卫,来头定然不小!他不敢怠慢,连忙满脸堆笑地迎上来:“两位小郎君光临小店,可是要采买米粮?”
杜子腾上前一步,像模像样地拱了拱手,声音还带着少年人的清亮,语气却老练得很:“钱掌柜,听闻贵号粟米品质上乘,不知现下作价几何?”
钱掌柜眼珠一转,笑道:“小郎君好眼光!小店粟米都是去岁新粮,粒粒饱满,如今市价平稳,一石作价九十五文,童叟无欺!”他报了个略高于市场均价的价格,想试探一下。
杜子鄂年纪小些,但算学极好,心算更快,立刻接口道:“钱掌柜,这西市行情我们兄弟来前也打听过。九十文一石是公道价,您这九十五文,莫不是看我们年纪小,特意加了些?”
钱掌柜被说破心思,脸上有些挂不住,干笑道:“哎哟,小郎君说笑了,这…品质不同,价钱自然…”
杜子腾不给他搪塞的机会,直接打断,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味道:“钱掌柜,我们不是零买散籴。若是价格合适,这次便要这个数。”他伸出三根手指。
“三百石?”钱掌柜试探问。
杜子腾摇摇头,吐出两个字:“三千。”
钱掌柜倒吸一口凉气!三千石!这可是大主顾!他脸上的笑容立刻真诚了许多,心思也活络起来。这么大宗的买卖,利润薄点但总量大啊!而且看这架势,说不定是长期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