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竟是真的……亩产三十余石……苍天有眼!苍天终开眼了啊!哈哈哈哈——!”他猛地仰首向天,爆发出撕心裂肺般的大笑,笑着笑着,浑浊的泪水却如同决堤般奔涌而出,顺着他深刻如沟壑的皱纹肆意流淌,“陛下!陛下!您亲眼看到了吗?百姓有活路了!天下苍生有救了啊!
哈哈哈哈!嗝…呃…”他笑得太过猛烈激动,竟至于打起响亮的嗝来,却依旧死死抱着怀中那个最大的红薯,仿佛抱着世间最珍贵的瑰宝,那副又哭又笑、状若疯魔的模样,与他平日冷硬如铁、不苟言笑的谏臣形象形成了天渊之别的巨大反差,看得周围众人是既觉骇然好笑,又不禁心酸动容,为之恻然。
李世民看着魏征这般真情流露的失态,眼中没有丝毫怪罪,唯有深深的理解和难以言喻的动容。他深知,这位看似冷峻的老臣心中,燃烧着的始终是天下万民的温饱。
与魏征和大多数寒门庶族官员纯粹狂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以五姓七望为代表的世家大族官员。他们脸上虽也迅速堆砌起震惊与赞叹的笑容,互相拱手道贺“天佑大唐”、“陛下圣明”,但彼此交换的眼神深处,却潜藏着无法掩饰的惊悸、忧虑与冰冷的算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的震惊是真的,这产量超出了他们的认知极限。但他们的喜悦却虚假而苍白。
如此恐怖的作物一旦推广开来,粮食将不再是他们能够轻易垄断和操控的战略资源,他们这些依靠庞大田产和粮食控制力来维系数百年门阀地位的世家巨擘,其根基必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剧烈冲击!
他们表面谈笑风生,暗地里却窃窃私语,眼神闪烁不定,已然开始在心中急速盘算,该如何在这股无法逆转的时代洪流中,尽可能地保全自身,甚至寻觅新的利益攫取点。
程咬金可没那么多弯弯绕绕,他被这实打实的丰收刺激得热血沸腾,猛地上前一步,如同半截铁塔般矗立。
对着李世民和全场声若洪钟地吼道:“陛下!俺老程一口唾沫一个钉!说话算话!之前俺老程‘借’…啊不,捐给朝廷的那批粮食,不要了!一个铜板都不要还了!就当是俺老程给这祥瑞,给咱们大唐千秋万代的基业添一把柴火!谁要是还敢腆着脸提那‘借一还三’的字据,休怪俺老程的拳头不认人!”
他这番混不吝却豪气干云的宣言,如同重锤擂响战鼓,砸得那些心怀鬼胎的世家官员心头一颤,却也引来了众多赞许和钦佩的目光。
杜远见状,心潮亦是澎湃难平,他深吸一口气,稳步上前,对着李世民和全场百官。
朗声清晰地说道:“陛下,程将军高义!臣,杜家村开国县男杜远,在此亦代表金谷垦殖团及杜家村全体村民表态:今年金谷所有收获之玉米、红薯,除却留下全体人员明年全年之口粮及来年扩种所必须之粮种外,其余所有收成,我等自愿全部捐献于朝廷!分文不取!只愿朝廷能借此良种,以最快之速度推广于天下州县,让我大唐境内,再无饿殍啼饥!让我大唐子民,人人皆能腹饱心安!”
此言一出,全场再次为之震撼!这可是堆积如山的、数以万石计的粮食啊!杜家村竟有如此恢弘气度与家国胸怀!
李世民看着挺身而立的杜远,看着台下那些面色黝黑、眼神淳朴却无比坚定的村民,龙目之中,感慨、激赏、欣慰种种情绪如潮水般涌动。他猛地向前踏出一步,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提高,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帝王决断:
“好!好!好一个杜远!好一个金谷百姓!心系社稷,胸怀天下!朕心甚慰!杜远听旨!”
杜远即刻撩袍跪倒在地。
“杜远献祥瑞、垦荒田、献粮种有功于社稷,泽被万民,特晋封尔为开国县子,食邑五百户!赐金百斤,帛千匹!”
直接从开国县男(从五品上)晋封为开国县子(正五品上),这可是连越数级的殊荣!
果然,圣旨余音未落,几位五姓七望出身的官员立刻急不可耐地出列,面色惶急地想要反对:“陛下!恩赏过渥,恐非……”
“尔等闭嘴!”还没等李世民发作,旁边猛地炸响一声雷霆般的怒吼。只见刚才还抱着红薯又哭又笑的魏征,此刻如同被触逆鳞的狂龙,猛地转过身,须发戟张,目眦欲裂,手指几乎要点到那几位官员的鼻尖上,唾沫星子横飞地怒喷过去:
“过渥?!何处过渥?!杜县子……不,杜子爵所献之粮,能活我大唐多少饥民?!其所献之种,能奠定我大唐万世太平之基业?!”
“尔等终日只知盘算自家门户私计,盯着那几百亩薄田的租子,可曾有过杜子爵这般‘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万分之一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