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分配方案,李世民和杜远拿了大头,但考虑到皇帝的无形资产和杜远的技术核心地位,倒也无人提出异议。程咬金掰着粗大的手指头嘀咕:“一成半加一成半是三成,俺们七个七成,嘿,正好十成!没毛病!”
接下来便是出资。杜远继续道:“我以技术和食材供应入股,就不另行出现钱了。老房、老杜、老孙、老程、老尉、老秦,你们六位,每人需出现银一千贯,作为酒楼启动的本金,用于租赁铺面、装修陈设、雇佣掌柜伙计、采购酒水等一应开销。”
一千贯虽不是小数目,但对于这几位家底丰厚的国公、尚书来说,尚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六人相互看了看,皆点头应允:“可。”“理当如此。”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齐刷刷地投向了魏征。老魏脸色更加尴尬,搓着手,声音都低了几分:“这个……老夫……实在是清贫惯了,这一千贯之数……倾家荡产也难凑齐,老夫恐怕……要辜负诸位美意了……”
李世民就等着他这句话,立刻大手一挥,朗声笑道:“玄成不必为此烦恼!你的股,朕替你出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魏征一听,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立刻梗直了脖子,连声道:“不可!陛下,此事万万不可!臣岂能……”
“诶!”李世民打断他,脸上露出狡黠而又不容置疑的笑容,仿佛早就挖好了坑,“朕还没说完。朕在长安东市那最热闹的十字路口,恰巧有一栋三层高的临街楼宇,地段极佳,一直闲置着。
朕看,正好拿来用作咱们的酒楼。这楼子嘛,”他故意顿了顿,环视众人,“朕私下里让人估过价,其价值,可远远不止占这一成半的股份!多余出来的部分,就算朕投资给玄成你了!
所以啊,不是你占朕的便宜,是朕那楼子本来就不止值一成半,多余的部分算朕提前预付给你的‘首席风纪顾问’薪酬!
以后咱们这酒楼开起来,难保没有些不开眼的宵小之徒或者眼红的官员前来滋事捣乱,到时候还得靠你这‘老魏’的铁面,去弹劾、去震慑呢!你这‘技术入股’和‘声誉担保’,价值万金!所以,你魏玄成,不用出一文钱,安心占着你那一成股便是!这可是你应得的!”
李世民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极大地保全了魏征的面子和风骨,又巧妙地解决了他无钱出资的难题,甚至还把他未来可能起到的作用都明码标价地安排了进去,可谓是用心良苦。
杜远立刻击掌赞叹,火上浇油:“老李英明!如此安排,简直是天衣无缝!老魏,您就别再推辞了!您往咱们酒楼里一坐,那就是一块‘公正无私’的金字招牌,比请一百个护卫都管用!您这一成股,拿得理所应当!”
程咬金等人也纷纷笑着附和劝说。魏征看着李世民那真诚而带着狡黠的笑容,再看看周围老兄弟们毫无芥蒂的支持目光,心中暖流涌动,知道这是陛下和同僚们变着法儿地体恤他、接纳他。
再要推辞,反倒显得矫情和不近人情了。他最终深吸一口气,重重一揖,声音竟有些微微的哽咽:“如此……臣,老魏……谢过陛下厚爱!谢过诸位同仁……襄助!愧领了!”
“好!”李世民心情大悦,仿佛打了一场胜仗,“那就这么定了!杜远,具体操办事宜,朕就全权交给你了!需要什么人手、物料,或者遇到什么难处,直接跟朕说,或者找他们几个老家伙!咱们这酒楼,得起个响亮又吉利的名字!”
杜远笑道:“名字我已想好,既然源于金谷,寓意丰收昌盛,不如就叫——‘金谷丰登楼’!诸位觉得如何?”
“金谷丰登楼……好!寓意极好!喜庆又大气!就叫这个名!”李世民抚掌大笑,一锤定音。
一场关乎未来长安第一酒楼、背景硬得足以让任何人瞠目结舌的宏大计划,就在这金谷的打谷场上,由当朝天子、一位新晋县子、以及一群国公宰相大将军们,以“老李”、“老杜”、“老魏”这般市井却亲切无比的称呼,谈笑风生间轻松拍板。
夕阳的余晖温柔地洒在众人身上,勾勒出一幅超越君臣纲常、充满人情味与共同愿景的动人画卷。空气中,仿佛已经飘来了未来“金谷丰登楼”那诱人的菜香和鼎沸的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