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烟火气里的初心与向往

在她过往十几年被严格灌输的认知里,皇帝应是高踞九重云端、威严莫测、令人不敢直视的存在,百姓见到圣驾,唯有匍匐在地、战战兢兢、屏息凝神。

可在这里,眼前的一切彻底颠覆了她的想象。皇帝一家子,就像寻常人家的儿孙,趁着年节,热热闹闹地回来探望家中最尊长的老人,共享天伦。而村民们对待他们,有发自内心的尊敬,有真诚的喜爱,有热情的好奇,却唯独没有那种深入骨髓的恐惧和难以逾越的隔阂。

那种流淌在空气中、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笑容和亲近感,是无论如何也伪装不出来的。

小主,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这究竟是一群怎样的人?王萱的心湖被投入了一块巨大的石头,霎时间波澜丛生,难以平静。

她不禁想起了自己出身的那个太原王氏高门——规矩森严,等级分明,处处充斥着冰冷的算计、虚伪的客套和压抑的欲望,与眼前这片温暖、坦诚、充满生机的土地形成了无比强烈、令人心悸的对比。

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在她心中疯狂蔓延,有震惊,有困惑,有羡慕,还有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清晰察觉的、隐秘的向往。

这一切细微的反应,都被一旁看似在应对村民、实则始终分神留意着她的杜远静静地看在眼里。

他注意到王萱看着李世民一家与村民自然互动时,那双总是带着几分清冷和疏离的美眸中,闪过的惊讶、困惑、思索,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悄然化开的柔和。他心中的疑虑并未因此彻底打消,但似乎也捕捉到了一些不同于冰冷间谍的、更为复杂的信号。

下午,李世民一家尽兴而归,返回长安宫中准备出席皇室守岁盛宴。而杜家村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重头戏才刚刚火热登场——发放年终福利!

村中最大的打谷场被清扫得一尘不染,平整的水泥地面在冬日的阳光下泛着光。场地中央,摆上了几张结实的榆木大方桌。

杜远和王萱并肩站在桌后,桌上堆砌着小山似的、用崭新红绳精心串好的一贯贯铜钱,在阳光下闪烁着黄澄澄的、诱人无比的光泽。杜家村两位读过书、嗓门尤其洪亮的年轻后生——杜子腾和杜子鄂,一人捧着厚厚的名册账簿,一人拿着铁皮卷成的喇叭,负责高声唱名。

全村男女老幼,几乎全都聚集了过来,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无法抑制的期待和喜悦笑容,互相打趣着,议论着今年能领多少,畅想着这笔钱的用途,热烈欢快的气氛几乎要将整个打谷场点燃。

“安静!都安静!开始发钱啦!”杜子腾运足中气,如同平地起雷般大吼一声,喧闹的场中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亮晶晶地、齐刷刷地聚焦到那几张堆满铜钱的方桌上,眼神火热。

“杜老六家!登记在册五口人,领钱一百二十贯(按人口,一人二十贯)!”杜子鄂紧接着用喇叭高声喊出第一个名字。

杜老六一家五口立刻喜气洋洋地从人群中挤出来,走到桌前。杜远亲手将沉甸甸的一百二十贯铜钱递过去,笑着鼓励道:“六叔,今年干得不错!明年多种两亩高产红薯,再加把劲,争取把新房子盖起来!”

“哎哟哟!谢谢杜先生!托您的福!一定一定!明年俺们全家都铆足了劲干!”杜老六笑得脸上如同绽放了一朵菊花,皱纹都挤在了一起,双手颤抖地接过那堆沉甸甸的铜钱,激动得连连鞠躬,几乎要老泪纵横。

“王翠花家(王寡妇)!登记三口人,领钱八十贯!”(杜家村福利优厚,即便人口少,基础也高,寡妇家特别照顾二十贯。)

寡妇王翠花拉着两个半大的孩子,有些拘谨又激动地上前。当她从杜远手中接过那足以改变她一家人命运的八十贯钱时,眼圈瞬间就红了,声音哽咽,几乎语无伦次:“谢谢…谢谢杜先生……天大的恩情……要不是您……我们娘仨……真不知道该怎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