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杜远告状,李渊站台

如今,他从杜远的描述中,敏锐地嗅到了类似的气息:功勋老臣结党营私,皇子(魏王泰)被卷入储位之争的漩涡……这仿佛噩梦重演的征兆,触动了李渊内心最深的恐惧和厌恶。

他绝对无法容忍,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再次看到子孙后代重蹈覆辙,陷入权力倾轧的血腥泥潭。

因此,当杜远顺势将他如何与魏王李泰深夜密谈,如何利用李泰对地理学的浓厚兴趣,巧妙引导其将精力转向主持全国道路勘察、编纂地理图志等宏大而有益的实务工程,从而化解其潜在的夺嫡野心之事,坦诚相告时。

李渊脸上的怒容瞬间被一种极度的惊愕、继而转化为难以言喻的复杂欣慰所取代。

他怔怔地看了杜远半晌,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能量与智慧。

良久,他才长长地、深深地吐出一口积压在胸中的浊气,重新坐回榻上,眼神中充满了后怕与庆幸,声音也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好……好小子!你……你做的这件事……其意义,其功德,或许……比治好承乾的腿,更让朕……心安啊!”

他压低了声音,仿佛怕惊扰了什么,带着一种卸下千斤重担的释然:“泰儿那孩子……聪明,有才学,像他父亲年轻时。”

“可正是因为这聪明,才让朕更担心!朕就怕他聪明反被聪明误,被权势迷了眼,走了歪路,像……像他那些不省心的叔伯一样,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你能因势利导,把他这匹可能脱缰的野马,引到一条利国利民的正道上去,让他去做些实实在在的功业。”

“而不是整天盯着那个位置,斗得你死我活……杜远啊杜远,你这是替朕,替世民,替我们李家,消弭了一场未来可能发生的塌天大祸啊!”

李渊再次看向杜远时,目光中已不仅仅是赞赏,更添了几分托付般的郑重与信赖:“你做得对!非常好!就要这样!以后有什么利国利民的新奇想法,尽管放手去试!有什么能让他们兄弟和睦、朝堂安稳的良策,尽管放手去做!朕,支持你!需要朕这把老骨头在后面为你摇旗呐喊、撑腰壮胆的时候,绝无二话!”

得到李渊如此明确、坚定甚至带有情感共鸣的支持,杜远心中最后一丝不确定也烟消云散。夕阳的余晖透过廊前的竹影,斑驳地洒在这一老一少身上,温暖而宁静。

杜家村的这片天地,仿佛一个坚实的堡垒,而堡垒中这位看似闲云野鹤的太上皇,已然成为杜远应对未来一切风浪的、最强大的隐性后盾。

这股源自乡野的清新力量,正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悄然而深刻地影响着大唐帝国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