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太极殿内,满朝文武还未从杜远以雷霆万钧之势状告太原王氏、引发官场地震的惊涛骇浪中缓过神来,心神摇曳、余悸未平之际。
身为风暴中心的杜远,却再次从容不迫地整了整衣袖,向前一步,拱手躬身,声音平稳清晰得仿佛刚才那个投下重磅炸弹、掀起滔天巨浪的人根本不是他一般:
“陛下,臣,还有本奏。”
这一声不高不低,却如同又一记闷锤,敲在了所有官员的心口上。刚刚经历了一场政治风暴的神经尚未松弛,立刻又紧绷起来。无数道目光,混杂着惊疑、揣测、甚至是一丝畏惧,齐刷刷地再次聚焦到那个年轻得过分的身影上。
这位刚刚授封的杜县公,难道又要抛出什么石破天惊的东西?连御座上的李世民,深邃的眼眸中也闪过一丝极难察觉的波动,他微微抬手,示意杜远继续,整个大殿顿时落针可闻。
杜远挺直脊梁,目光扫过殿内众臣,朗声陈述,每一个字都清晰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臣奏请陛下,推行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策——那便是,趁此冬闲时节,于天下推行‘以工代赈’,大修道路!”
他略作停顿,让这个宏大的概念先深入人心,然后才详细阐述其必要性与可行性:“陛下,诸位同僚。如今正值农闲,天下百姓多赋闲在家,无所事事,不仅易生惰气,更因无活计而缺少收入,难以安稳过冬。
反观我大唐各地官道、驿路,多年风雨侵蚀,车马碾压,多有破损泥泞之处。道路不畅,则商旅艰难,货殖不通;政令迟缓,军报壅塞;实乃制约我大唐繁荣昌盛之一大瓶颈!”
紧接着,他抛出了最为具体、也最令人震惊的承诺,直接解决了推行此策最大的难题——资金:“臣愿在此立下承诺,全力支持魏王殿下此前关于大力修路的倡议!此番修路,所需之核心物料——水泥,将全部由臣的杜家村工坊,无偿供给朝廷!无需国库耗费一分一厘之银钱!”
这个承诺,如同平地惊雷,再次震撼了所有人!无偿提供所有水泥?这是何等巨大的手笔!要知道,若真的大规模修路,水泥的消耗将是天文数字,其价值难以估量!杜远此举,等于是个人承担了这项国家工程最沉重的物资成本!
杜远不给众人消化震惊的时间,继续完善他的方案:“臣之具体建议是:可先于京畿要道推行试点,由朝廷工部与户部联合,统一勘察规划,制定标准。”
“再由各地官府出面组织引导,以朝廷名义,公开募集冬闲民夫,根据工程量,给予合理公允的钱粮作为报酬,此即为‘以工代赈’。如此,官府得以整饬交通,惠及百业;”
“百姓得以在农闲时获得实实在在的收入,补贴家用,安稳度过寒冬;朝廷亦能借此机会检验新材(水泥)之效,锻炼官吏组织之能。实乃一举数得,利国利民之良策!”
方案陈述完毕,杜远话锋陡然一转,目光精准地投向了亲王班列,明确提出了负责此项浩大工程的人选:“然,此事千头万绪,牵涉规划、物料调配、民夫管理、钱粮发放、与地方协调等诸多方面,非有魄力、懂实务、且身份尊贵足以协调各部各省之重臣主持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