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领旨!定当鞠躬尽瘁,不负父皇重托!”李泰的声音中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和昂扬的斗志,再次深深一拜。
朝堂之上,在经过最初的极度错愕和震惊之后,终于爆发出阵阵热烈的议论和由衷的赞叹之声。许多官员,尤其是那些较为务实、关心民生的官员,纷纷点头称善,交头接耳。
“杜县公真乃国之瑰宝!如此手笔,无偿献材,此等胸襟气度,古今罕有,佩服!实在是佩服!”
“以工代赈,妙极!妙极!既兴修了水利道路这等百年基业,又安抚了百姓,给了活路,实乃仁政之典范!”
“魏王殿下勇于任事,若真能借此机会历练出来,办成此等大事,于国于民,于陛下,皆是莫大之喜!”
“陛下圣明烛照,果断乾纲独断,此策若成,必使我大唐国力再上一层楼!实乃社稷之福,苍生之幸啊!”
一时间,赞誉之声充斥殿内。方才因弹劾王氏而带来的肃杀、紧张、人人自危的气氛,竟被这项充满建设性、惠及全国的宏大计划所带来的振奋和期待冲淡了不少。
杜远的形象,在众臣心中愈发显得深不可测——前一刻还能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千年世家逼入绝境,转眼间又能抛出如此胸怀天下、泽被苍生的宏伟蓝图,其手段之凌厉与格局之宏大,简直非人力所能及!
就在这片称颂与热议声中,今日这波折起伏、惊心动魄的早朝,终于宣告结束。百官怀着极其复杂、如同打翻了五味瓶般的心情,躬身行礼,送皇帝陛下起驾还宫。
然而,当众人开始整理衣冠,准备鱼贯而出太极殿时,内侍省总管却悄然无声地快步走到正欲随人流离开的杜远身边,以仅有两人能听到的音量低声道:“杜县公,请留步。陛下有口谕,宣您两仪殿见驾。”
杜远脚步微微一顿,脸上并无太多意外之色,仿佛早已料到会有此一招。他微微颔首,平静地道:“有劳公公引路。”
说罢,便在众多或好奇探究、或敬畏有加、或复杂难明的目光注视下,坦然转身,跟随着内侍总管,向着宫殿深处那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核心的两仪殿走去。
李世民单独召见,显然,关于太原王氏的后续,关于这项突如其来的修路大计,关于魏王,甚至关于更多未曾宣之于口的谋划,还有更多、更深入的话,要在这深宫禁苑之中,进行一番真正的、密不透风的交锋与商议。真正的风暴眼,或许才刚刚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