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人言可畏

《长安报》上那篇署着孙思邈与吴王李恪大名的《慎血缘以绵嗣续论》,初时确如投入深潭的一粒石子,仅在杏林同仁、格物学子以及少数思想开明、追逐新知的士人圈子里激起些许涟漪。

然而,真理——或者说,这被严谨“数据”与当世权威共同背书的惊世之论——其传播自有其不可阻挡的暗涌之力。

它仿若初春时节悄然汇聚的溪流,看似细弱,却在无声无息间浸透土壤,终将形成沛然莫之能御的洪流。

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伴随着口耳相传的私语、茶楼酒肆间日渐高涨的议论、以及后续几期《快闻》看似客观中立的“读者来信”与“医理辨析”的推波助澜,迅速发酵、升温,其影响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医理探讨范畴,演变成一场席卷士农工商各阶层、关乎人伦根基、子嗣健康与家族百年兴衰的大思辨、大辩论。

人们开始不自觉地擎起这面“照妖镜”,去映照身边那些曾被刻意遗忘或轻易归咎的旧事。那些原本被叹息为“福薄命舛”、“时运不济”或“冲撞阴煞”的家族悲剧,被重新从记忆深处打捞出来,置于这新的理论下审视,竟是越看越心惊,越思越觉那文章字字泣血,所言非虚!

一种混杂着恐慌、后怕与恍然大悟的情绪,如同无声的瘴气,在那些世代依靠内部联姻以维系“血脉纯粹”与权力联盟的世家大族、乃至天潢贵胄的宗亲之间,悄然弥漫,深入骨髓。

很快,这股汹涌澎湃的舆论暗流,在某种无形而精准的引导下,如同百川归海,找到了一个最耀眼、也最合适的宣泄口——那桩早已传遍朝野、曾被无数人艳羡为“金玉良缘”的长乐公主李丽质与赵国公世子长孙冲的婚约!

“听说了么?孙老神仙和吴王殿下联名发文,说得清清楚楚,表亲结亲,遗祸子孙啊!”

“陛下那般视长乐公主为掌上明珠,难道真舍得让公主殿下将来承受……那样的风险?”

“长孙家也是累世高门,难道就不为自家香火血脉着想?”

“这桩婚事……怕是悬了,唉,真是造化弄人……”

流言蜚语,窃窃私议,如同无数只看不见的触手,从喧嚣的市井街巷蔓延而出,悄然攀上那朱红高耸的宫墙,缠绕着金碧辉煌的殿宇楼阁。

尽管无人敢在明面上质疑皇家的决断,但那无形的、汇聚而来的压力,却沉甸甸地压在了每一位知晓内情者的心间,令人窒息。李丽质与长孙冲的婚约,被无可避免地推到了时代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了检验这条颠覆性“新规”最醒目、也最残酷的试金石。

这股骤然兴起、势头凶猛的舆论风潮,自然未能逃脱那些时刻紧盯着朝堂风向、嗅觉灵敏如狐的五姓七望的注意。以崔、卢、郑、王几家为首的世家代表们,很快便从这看似偶然的学术讨论背后,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政治气息与精准打击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