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上皇之明鉴,岂容尔等质疑?此事,真相已然大白于天下,毋庸再议!”
皇帝金口玉言,直接为此事盖棺定论,语气斩钉截铁,不容任何人再有异议。
“臣,叩谢陛下圣明!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杜远再次深深躬身,声音中带着如释重负的感激。
崔文璟面如死灰,魂不守舍,连谢恩的力气都已失去,瘫软在地,如同被抽去了脊梁骨。那位王姓官员更是面无人色,连连叩首,额头上已是血迹斑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悔恨与恐惧。
经此两轮惊心动魄、一波三折的殿前斗智与绝地反击,杜远非但稳稳守住了自己凭借血战换来的赫赫军功,彻底洗刷了“妖术惑众”的污名,更是巧借对手发难的契机,将王萱的身份危机巧妙转化为揭露世家门阀丑陋行径。
展现自身忠诚与坚韧、并顺势亮出与太上皇之间特殊紧密关系的绝佳机会!这一系列操作,环环相扣,化险为夷,反而让处心积虑的世家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未能伤及杜远分毫,更是自身颜面扫地,甚至引火烧身,在皇帝心中留下了极其恶劣的印象。
朝堂之上,众多官员看向杜远的目光,已然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震撼与深深的敬畏——此子不仅能力超群,战功彪炳,圣眷优渥,其背后竟还有太上皇如此强硬且毫不掩饰的支持!其如今在朝中的地位与根基,已然稳固如山,难以撼动!
李世民俯瞰着殿中那个一次次化解危机、始终沉稳如山、智珠在握的年轻身影,心中亦是心潮翻涌,感慨万千。杜远之能,已远远超越了他对年轻臣子的所有期待。
其机变、其胆魄、其缜密、其气运,皆非常人可及。更难得的是,其忠诚经此考验,愈发璀璨。此子未来,必是辅佐太子、稳固江山不可或缺的栋梁。
“杜爱卿,”李世民再次开口,语气已然恢复了帝王的雍容与宽和,甚至带着一丝明显的抚慰与激赏,“你为国屡建奇功,今日又连番受此无端构陷与委屈,朕心甚慰,亦心甚愧。
待高昌逆酋麹文泰献俘太庙之大典过后,朕,必对你另有重赏,以酬汝之功,安汝之心,彰朝廷之信!”
“臣,杜远,叩谢陛下天恩浩荡!定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杜远知道,经此一役,他在朝堂之上的根基将更为坚实。
有太上皇这面无人敢轻易触碰的大旗,有皇帝日益加深的信重,至少在明面上,世家和侯君集之流短期内绝不敢再轻易对他发动正面攻击。
当然,他亦深知,朝堂之争,暗流永存,未来的较量必将更加隐秘与凶险,但他已然拥有了更足的底气与更广阔的腾挪空间。
大朝会终于在一种极其微妙、暗流汹涌的复杂气氛中落下帷幕。杜远随着退朝的人流,步履沉稳地踏出那象征着至高权柄与无尽纷争的太极殿。
殿外,初夏灿烂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在他那身崭新的、绣着威武麒麟的冠军大将军袍服之上,折射出耀眼的金辉,暖意融融,渐渐驱散了周身萦绕的肃杀与寒意。
他微微仰起头,望向宫门外那片湛蓝如洗、广阔无垠的苍穹,目光坚定而深邃,仿佛已穿透层层迷雾,看到了更远的未来。
他知道,属于他的时代巨轮,已然在惊涛骇浪中强势启航。脚下这条以丹陛铺就的荣耀之路,通往的既是位极人臣的巅峰,也必然是更加险峻的崇山与布满无形荆棘的征途。
然而,想到那位在杜家村悠然养老、却在他最需要时毫不犹豫伸出援手的老爷子,杜远只觉得一股暖流涌遍全身,腰杆挺得笔直,步履也愈发坚定从容。
只是这朝堂真不是人呆的。
这朝堂风云,这天下棋局,他必将步步为营,落子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