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琪深吸一口气,压下胸腔里翻涌的酸涩,强行将那个月白色旗袍的身影锁回记忆深处。她摇了摇头,甩开路飞递过来的香蕉,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没事。走吧,看看这‘圣女联盟’的地盘,是什么光景。」
三人汇入马尼拉港繁忙的人流。码头区宽阔整洁,巨大的起重机有序地装卸着集装箱,穿着统一工装的工人在安全员的注视下工作。街道两旁是南洋风格与现代建筑奇异的混合体:斑驳的西班牙殖民时期教堂旁边矗立着崭新的、线条硬朗的联盟行政大楼;售卖热带水果和手工艺品的传统集市摊位旁,是挂着荧光电子招牌、售卖服装和日用品的商店。城市上空播放着圣女联盟的徽记和宣传语。
1961年深秋的吕宋岛,在圣女联盟松散却高效的“互助贸易圈”支持下,展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天空是澄澈的蔚蓝,几缕薄云如同洁白的丝带。阳光毫无遮拦地洒下,温暖却不灼人。港口区不再是杂乱无章的堆场,而是码头搬运着印有爪哇农场标志的水果箱、香港“东方精密”字样的货柜。空气中弥漫着成熟芒果、香蕉、波罗蜜的馥郁甜香,混合着新鲜渔获的海腥味,甚至还有一丝从停泊的机械船上飘来的、好闻的机油和崭新电子元件的气息。
码头后的城市轮廓线错落有致。古老的西班牙风格教堂钟楼与崭新的、线条简洁明快的混凝土玻璃建筑和谐共存。街道宽阔整洁,两旁栽种着高大的棕榈树和凤凰木,深秋时节,凤凰木的羽状叶片染上了金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随风飘落,如同燃烧的蝴蝶。色彩鲜艳的吉普尼(Jeepney)公交车穿梭不息,车身上涂鸦着夸张的图案和联盟的麦穗利剑徽记。
最引人注目的是市场的繁华。巨大的棚顶市场人声鼎沸,摊位琳琅满目:
食物的盛宴: 堆积如山的爪哇超级农场出产的巨型菠萝蜜、饱满的金枕榴莲、色泽诱人的红毛丹、以及张安琪从未见过的水果。香港“合成美味”公司的速食面、罐头午餐肉、色彩鲜艳的合成果汁饮料也占据显眼位置。本地渔民叫卖着刚上岸的、银光闪闪的鲜鱼和大龙虾。空气中食物的香气复杂而诱人。
商品的洪流: 摊位上不仅有精美的贝壳饰品、手工编织的草帽、色彩斑斓的“巴郎”印花布等本地特产,更有来自香港的晶体管收音机、塑料制品、款式新颖的成衣。一些小店门口还贴着播放着粤语歌曲或联盟新闻的电视屏幕(虽然还是稀罕物),吸引路人驻足。讨价还价声、欢笑声、收音机里的音乐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宽松的自治: 穿着浅蓝色或便装的联盟工作人员更像是协调员或导游,笑容可掬地为游客指路。维护秩序的保安人员装备精良但态度平和,更像是大型活动的安保。街上行人穿着各异,有本地传统服饰,也有香港流行的时髦款式。整个氛围是充满活力、富足且高度自治的。
路飞早已被食物的香气勾走了魂,像一阵风似的冲进市场,眼睛变成了星星:「哇——!肉!水果!没见过的肉和水果!」他抓起一个比他脸还大的爪哇农场特供菠萝蜜就啃,汁水四溅,引得摊主哇哇大叫又哭笑不得。
柳生静云站在街口,沉稳的目光扫过这片繁荣景象,最后落在一个卖热带水果的小摊上。他走过去,拿起一个饱满的榴莲,手指在尖刺上轻轻拂过,似乎在感受这富足时代的产物。摊主热情地比划着介绍。
路飞对这一切都充满了新奇,他东张西望,对各种小吃摊流连忘返,嘴里塞满了芒果干和烤鱼,不时发出满足的赞叹。柳生静云则步履沉稳,目光锐利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如同在评估一片陌生的战场。他们都惊诧与这里的繁华与富足,人们似乎与饥荒、贫困毫无相干。
张安琪走在两人后面,左手下意识地抚过腰间冰冷的枪柄,右手则隔着风衣布料,紧紧按着内袋里那份沉甸甸的“伙伴的馈赠”和那枚承载着破碎记忆的旧怀表。吕宋岛秋日的阳光温暖而明亮,空气中充满了富足与希望的味道,圣女联盟治下的城市展现着一种她从未想象过的、宽松而充满活力的繁荣。这与记忆中那炼狱般的混乱形成了最强烈的讽刺对比。寻找母亲的路,在这片被新秩序滋养得如此丰饶的土地上,似乎既显得渺茫,又仿佛有了一丝新的可能——信息,或许更容易在这样的流通之地获得。她需要融入这片喧嚣,去聆听,去探查。她的目光扫过热闹的街道,最终落在一个挂着“信息咨询与寻人启事”牌子的、由联盟志愿者运营的小亭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