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在一旁听着,眼神中闪烁着激动和一丝难以置信。五十万,就这么决定了?这石家少爷的作风,真是雷厉风行!
钱款确认需要时间,但石峰没有耽搁。三人直接在宾馆门口拦了一辆出租车,直奔笕桥机场。
车子驶上通往机场的道路。马云坐在副驾驶,石峰和阿玉坐在后排。马云显然处于一种极度兴奋和表达欲旺盛的状态。
“石少,阿玉小姐,你们这次来杭州,感觉如何?西湖美吧?楼外楼的醋鱼地道吧?”马云转过头,热情地开启话题,根本不需要别人接话,“杭州啊,人间天堂!但天堂也得吃饭啊!你们知道我现在搞的海博翻译社,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吗?不是翻译水平,是收款难!那些国营单位,拖款拖得你怀疑人生!所以我才得跑义乌,卖点小礼品、鲜花,赚点现金流养活翻译社,养活那些跟着我的老师!创业维艰啊!”
他语速飞快,绘声绘色地讲起他如何挤公交去义乌进货,如何在火车上跟形形色色的人搭讪练英语(顺带推销),如何跟义乌小老板斗智斗勇压价,甚至模仿起不同人物的神态语气,逗得阿玉掩嘴直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是!”马云话锋一转,音量提高,眼中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翻译社只是起点!石少你看得很准!未来,绝对是信息的时代,是连接的时代!靠人腿跑,靠人嘴说,效率太低了!我一直在想,怎么把中国的东西,把全世界的东西,用一种更快、更直接的方式连接起来?让做生意像在西湖边散步一样简单?” 他挥舞着手臂,仿佛在描绘一个宏大的蓝图,“虽然我现在还在卖礼品,但我的脑子,一直在想更大的事!电子商务!对,就是这个词!石少你协议里写的这个词,太贴切了!这就是未来!”
他滔滔不绝地阐述着他对互联网、对信息高速公路(当时流行词)的理解,虽然有些概念还比较模糊,术语也未必精准,但他那种对未来的笃信和澎湃的激情,极具感染力。阿玉听得似懂非懂,但被他的热情深深吸引。石峰则安静地听着,偶尔点头,眼神深邃。
马云适时地将话题引回石峰身上,带着几分探究和拉近关系的意味,“石氏集团家大业大,娱乐、地产都做得风生水起。不知道石少对内地未来的发展,尤其是像北京中关村这样的地方,怎么看?听说那边搞计算机、搞高科技的年轻人很多……” 他开始有意识地展示自己对内地经济热点的了解和关注,试图从石峰这里获取更多信息,也为自己未来的构想寻找可能的土壤。
出租车在马云激昂的“个人脱口秀”中抵达了杭州笕桥机场。石峰的手机适时响起,石安简短汇报:“峰少,款已到账。”
马云接过石峰递来的写着到账信息的纸条(那时没有实时短信),看着上面清晰的数字,深吸一口气,用力握了握石峰的手:“石少,痛快!这份情,我马云记下了!北京之行顺利!咱们……未来见!” 他的眼神充满了承诺和期待。
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十月的北京,秋高气爽,天空是那种深邃的、一望无际的湛蓝,阳光灿烂,带着北方特有的干爽气息。
按照约定,石峰和阿玉直接打车前往清华大学西门。远远地,就看到两个熟悉的身影在门口翘首以盼。
“峰哥!阿玉!” 一声带着浓重京腔、无比响亮的呼喊传来。只见阿黄(他是北京交通大学的,提前过来了)。
“阿黄!”石峰笑着避开他的“致命拥抱”,拍了拍他结实的肩膀,“悠着点,这是首都,注意形象!”
“哈哈,峰哥,想死我了!你咋一点没变,还是这么帅得让人嫉妒!”阿黄咧嘴大笑,露出一口白牙,然后转向阿玉,“阿玉妹子!更漂亮了!深圳的水土就是养人啊!” 他夸张地绕着阿玉看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