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阿罗也走了过来。他穿着件干净的衬衫,外面套着件薄毛衣,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阿峰,阿玉,一路辛苦了。” 他先跟石峰握了握手,然后看向阿玉,眼中带着真诚的欣喜,“阿玉,气色很好。”
“阿罗哥!”阿玉开心地叫道“你嗓门还是那么大!整个清华园都听见啦!”
“必须的!咱峰哥和阿玉妹子驾到,那不得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阿罗嬉皮笑脸,随即目光就被阿玉和阿峰手里的东西吸引了,“哎哟喂!这啥?新手机?还是俩?爱立信?这牌子我知道,牛啊!峰哥,阿玉,你们这是发达了啊!快给我瞅瞅!” 他好奇地凑过去。
阿玉得意又带着点羞涩地展示了自己的爱立信GH337。石峰也简单拿出了诺基亚1011。阿罗也饶有兴致地看了看,感叹道:“确实先进,比我们宿舍楼下的公用电话方便太多了。”
四小只终于在北京团聚,有说不完的话。阿黄和阿罗迫不及待地追问石峰和阿玉在深圳的经历(当然,石峰隐去了许多核心秘密),听他们讲华娱集团的趣事,讲香港的繁华,讲杭州的西湖和那个“口才逆天的马老师”。石峰和阿玉也仔细询问了阿罗在清华、阿黄在北交大的学习和生活,北京的饮食气候,风土人情。
接下来的两天,四人在阿罗和阿黄这两位“地头蛇”(虽然时间不长)的带领下,畅游北京。
清华园·秋日私语: 漫步在清华大学古老的校园里,参天的银杏树一片金黄,落叶铺就了一条灿烂的地毯。朱自清笔下的荷塘虽已残荷听雨,但自有一番萧疏的诗意。大礼堂、图书馆、水木清华的牌匾,处处透着历史的厚重与学术的庄严。阿罗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各个建筑的历史和趣闻,阿黄则在一旁插科打诨,说哪个食堂的包子最大,哪条路上的美女学霸最多。
颐和园·皇家秋韵: 昆明湖碧波荡漾,万寿山层林尽染。漫步在世界上最长的画廊,欣赏着精美的彩绘;登临佛香阁,俯瞰湖光山色;在石舫边驻足,感受历史的沧桑。阿黄指着湖里划船的人说:“峰哥,改天咱也来划船!听说划到湖心岛,能遇到穿古装拍照的美女!” 引得大家一阵笑。
前门·市井烟火: 逛了熙熙攘攘的前门大街和大栅栏。老字号店铺林立,瑞蚨祥的绸缎、内联升的布鞋、六必居的酱菜……空气里混合着糖葫芦的甜香、炸酱面的酱香和烤鸭的果木香气。阿黄极力推荐了一家爆肚冯,四人挤在热闹的小店里,品尝了脆嫩爽口的爆肚,麻酱香浓。阿玉被豆汁儿的味道熏得直皱眉头,阿黄却喝得津津有味,大呼“地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初见“京妞儿”: 逛西单的时候,确实让阿黄说中了几分。北京的姑娘,尤其是一些大学生模样或刚工作的,穿着打扮比94年的南方姑娘更大胆时尚些,呢子大衣、高领毛衣、短靴,妆容也更精致。她们说话语速快,带着特有的儿化音和爽利劲儿,走路带风,眼神自信。阿黄偷偷跟石峰和阿罗嘀咕:“瞧见没?这就叫范儿!跟咱南方姑娘的温婉不一样,倍儿飒!” 阿罗无奈地推推眼镜,阿玉则好奇地打量着。
美食是重头戏。除了爆肚,自然少不了:
东来顺涮羊肉: 在王府井的东来顺,看着景泰蓝大铜锅里清汤翻滚,手切的新鲜羊肉薄如纸,放入锅中一涮即熟,蘸上香浓的麻酱、腐乳、韭菜花调成的蘸料,入口鲜嫩无比,毫无膻味。阿黄吃得满头大汗,直呼过瘾。阿玉也爱上了这热腾腾的吃法。
全聚德烤鸭: 最后一顿晚餐,选在了全聚德。看着油亮枣红的烤鸭被师傅熟练地片成薄片,配上荷叶饼、甜面酱、葱丝、黄瓜条。一口咬下去,鸭皮酥脆,鸭肉细嫩,油脂的丰腴与面饼的柔韧、酱料的甜咸、葱瓜的清爽完美融合。连一向矜持的阿罗都忍不住多卷了几个。
街头小吃: 也没放过驴打滚、豌豆黄、艾窝窝等京味小吃,阿玉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