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乘势凌云

时间如维港的潮水,奔涌向前。2013年的钟声敲响,博裕资本这艘由年轻巨擘掌舵、三位传奇护航的资本旗舰,已然驶入更为开阔的水域,引擎轰鸣,势不可挡。

年初,资本市场便迎来一枚重磅炸弹——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 作为中国四大AMC中率先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先行者,信达的IPO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认购空前踊跃。

博裕资本湾仔总部,气氛平静中带着一丝克制的喜悦。巨大的电子屏幕上,信达的股价开盘即跳涨,一路稳健攀升。江诚站在屏幕前,双手插在西裤口袋中,神色淡然。三位合伙人马雪征、张子欣、童小幪分列左右,脸上是历经风浪后的从容与了然。

“Louis,恭喜。你当年的判断,分毫不差。”江诚的声音平静无波,目光却锐利地扫过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这笔投资,是张子欣(Louis)凭借对中国金融体系深刻理解和政策脉搏精准把握而力主推进的。博裕作为重要的战略投资者,持股成本远低于发行价。随着信达成功上市,这笔投资的账面浮盈已是一个令人咋舌的天文数字,为博裕的首期基金贡献了极其亮眼的回报率。

“大势所趋,水到渠成。”张子欣推了推金丝眼镜,语气沉稳,但眼底的锐光难掩,“AMC的价值,才刚刚开始释放。” 信达的成功上市,不仅是财务上的巨大胜利,更是博裕资本在国有核心金融资产领域深厚影响力与精准卡位能力的绝佳证明,其象征意义远超金钱本身。

信达上市的捷报如同最响亮的号角,彻底扫清了市场对博裕资本的所有疑虑。2013年下半年,当博裕宣布启动第三期美元基金募集,目标锁定惊人的50亿美元时,资本市场的反应已不再是惊讶,而是近乎狂热的追捧。

这一次,甚至无需三位大佬过多站台路演。博裕过往辉煌的战绩——日上的稳定现金牛、阿里巴巴即将到来的上市盛宴、信达的华丽变现——就是最好的金字招牌。第一期、第二期基金的超额回报预期,让全球顶级LP(有限合伙人)趋之若鹜。

李嘉诚基金会再次领投,彰显其坚定不移的支持。

GIC、淡马锡持续加码,份额远超以往。

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如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首次现身博裕LP名单,带来巨额石油资本。

北美顶级大学捐赠基金(如哈佛、耶鲁管理公司)和大型公共养老基金挤破了头争取份额。

甚至一些以挑剔和门槛极高着称的美国家族办公室,也主动寻求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