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的时间,在帝汶岛的湿热空气和全球紧绷的神经中飞速流逝。
这两个月,人类的目光被月球牢牢吸引。“白玉京”展现的力量和效率令人瞠目结舌。庞大的“银河舰队”并未如某些悲观预言家所想的那般用于征服地球,而是以一种近乎慷慨的姿态,开始了大规模的太阳系开发。
首批数艘万吨级工业舰和运输舰,满载着由月球基地预制模块拼装而成的火星基地核心舱,以及难以计数的工程机器人和建设物资,浩浩荡荡启程前往火星。它们的引擎喷口在漆黑的宇宙中拉出长长的蓝色光轨,如同神话中巨人投出的长矛,精准地刺向红色的星球。传回的画面显示,火星乌托邦平原上,一个具备完整生命维持系统和初级资源开采能力的基地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其建设速度远超地球任何航天机构最乐观的预估。
另一支规模稍小但技术含量更高的分舰队,则一头扎进了小行星带。它们装备了强大的牵引光束和分子级精炼工厂,如同饥饿的巨鲸闯入磷虾群,高效地捕捉、分解、熔炼那些富含金属和稀有元素的小行星。整个过程自动化程度极高,几乎看不到人影。
最令人震惊的是,两三艘飞船,借助月宫提供的、远超人类理解的高效推进系统,在两个月内完成了从地球轨道到冥王星的往返!它不仅传回了柯伊伯带天体前所未有的清晰图像,更在冥王星的“心形”区域斯普特尼克平原边缘,利用预制模块建立了一个小型前哨站——人类足迹首次以实体的形式,烙印在了这颗遥远矮行星的冰封大地上。
而当采矿舰队返回月球时,其收获更是让地球上的所有观察者陷入了集体失语。它们拖拽着、或者说内部货舱满载着提炼好的、纯度极高的金属锭(钛、铁、镍、铂族)、稀土元素、甚至还有在地球上极为罕见的氦-3和用于聚变反应的超重氢。其数量之巨,粗略估算,足以再建造两支规模等同于现有“银河舰队”的星际舰队!月宫“白玉京”的工业潜力和资源获取能力,以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展露无遗。地球的抵抗,在这样碾压级的实力面前,显得愈发苍白可笑。
然而,帝汶岛皇宫密室内,石峰脸上的阴霾却并未因这些辉煌的星际捷报而散去分毫。这些成就越是惊人,他心底那个荒谬却又无法忽视的念头就越是清晰——这一切的源头,恐怕远非“天才”二字可以解释。
“深蓝之眼”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像梳子一样梳理了所有可能与叶文洁教授有关的线索——……几乎挖地三尺。
结果,却令人极度沮丧。
叶文洁教授这个人,仿佛在1992年那个关键节点之后,就真的从人间彻底蒸发了。没有死亡记录,没有就医记录,没有使用任何身份信息的出行记录,没有任何可靠的目击报告。她就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连最细微的涟漪都未曾泛起。这种彻底的消失,本身就透着一股令人不安的非同寻常。
唯一的,也是最大的收获,是一本笔记,被“深蓝之眼”的特勤人员小心翼翼、不惊动任何外界注意地带回了帝汶岛,此刻就静静躺在石峰面前的桌子上。笔记本的深蓝色硬壳封面已经磨损褪色,边角卷起,散发着旧纸张和淡淡霉味混合的气息。
石峰屏住呼吸,轻轻翻开。扉页上,是叶文洁那熟悉而娟秀中带着刚劲的字迹,只有简单的日期:“1987-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