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的内容庞杂而深邃,远超石峰的想象。它并非日记,更像是一本思想实验和工作日志的结合体。
* **黑暗森林的深化:** 笔记用了大量篇幅,从天体物理、射电天文学、计算机科学、乃至宇宙社会学和哲学的角度,反复推演、论证、完善着她和石松所认知的“黑暗森林法则”。她不仅分析了技术爆炸和猜疑链,更深入探讨了“文明生存”作为宇宙间可能的第一公理,所带来的伦理困境和必然的冷酷抉择。字里行间充满了理性的冰冷,但也隐约透出一种对宇宙宏大与残酷的悲悯。
* **早期关联的印证:** 在笔记的中后部分,石峰看到了让他瞳孔一缩的记录。叶文洁用平静的笔调,记录了**1950年**,时任港岛大亨的**石松**(他的二爷爷)和其内兄——**叶大少**——如何通过特殊渠道,将正在清华大学的叶家,接到香港,在香港大学担任物理系客座教授。这段记录,不仅为石松与叶文洁长达数十年的合作渊源提供了最早的确凿证据,更揭示了石松布局之早、眼光之毒辣,仿佛早就知道叶文洁的价值。
* **知识的圣殿与迷雾:** 笔记的最后三分之一,内容变得愈发高深莫测。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公式、图表和思维片段,涉及**夸克的禁闭与渐进自由、希格斯场赋予质量的精妙机制、弱电统一的优雅模型、甚至弦理论在十维时空中的振动**……这些深奥晦涩的理论如同被擦去尘埃的宝石,在叶文洁清晰的笔触和洞察下,隐约呈现出它们的内在逻辑和震撼美感。她似乎在探讨物质与能量在最基本层面的界限,对称性的破缺如何孕育了宇宙的复杂与生命本身。这些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主流物理学的前沿,甚至有些概念石峰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都感到难以完全理解。这绝非单纯的学术记录,更像是在某种极高明指引下的思考和学习心得。石峰越看越是心惊,一个在现代社会被网络小说熏陶过的灵魂,不由自主地冒出一个念头: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石峰缓缓合上笔记,指尖感受着粗糙封皮的质感,内心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叶文洁依旧没有找到,她像一颗沉默的星辰,隐没在了黑暗森林最深沉的背景辐射之中,无从寻觅。
但这本笔记的价值无可估量。它不仅是叶文洁思想的载体,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他那位二爷爷石松的极度不寻常。
结合笔记内容,再回想“麒麟计划”那些超前时代的技术,石峰脑中那个荒谬的猜测变得越来越清晰,甚至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感到惊悚的确定性:
**石松,他的二爷爷,那位于2012年以102岁高龄“寿终正寝”的商业巨擘和神秘亲王,极有可能和他一样,是一个穿越者!**
而且,绝不是一个普通的穿越者。一个强力的穿越者……他拥有比单纯记忆更强大的东西,比如……某种“系统”?那些叶文洁笔记里超前到离谱的理论知识,是不是得益于石松提供的“系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