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书籍里的机会

以胡家的能量和关系网,从省城甚至北京的相关农业研究所弄到一些成熟的香菇、平菇、木耳菌丝,应该不是难事!

越想越觉得可行。

李满仓是个行动派,一旦认准了方向,便立刻开始筹划。

正月十二,他主动找到了生产队长王振山和村支书周建党。

就在生产队那间烧着炉子、烟雾缭绕的队部办公室里,李满仓抛出了他的想法。

“振山哥,周书记,过年闲着没事,我琢磨了个事儿,想跟两位领导汇报一下。”李满仓开门见山。

“哦?满仓又有啥好点子了?说说!”王振山对李满仓现在是很信服的,立刻来了兴趣。周建党也投来询问的目光。

“我寻思着,咱们队里,光靠地里那点庄稼,社员们日子过得还是紧巴。

咱们守着长白山这座宝库,除了打猎采山货,能不能自己‘种’点山货出来?”李满仓缓缓说道。

“自己种山货?”王振山和周建党都愣住了,“这玩意儿……还能种?”

“能!”李满仓肯定地点头,“我打听过了,也看了些资料。

像木耳、香菇、平菇这些,现在都有技术可以在室内种了。

咱们这冬天长,外面冷,但屋里可以烧炕保温,正好适合。”

他详细解释道:“咱们可以找几间队里闲置的空房子,收拾出来,搭上架子。

菌种呢,我想办法托托县里厂子的关系,看能不能从省城的研究所弄到。

这东西就跟种子似的,有了菌种,控制好温度湿度,它自己就能长出来。

长成了,那就是实打实的钱!不管是卖给供销社,还是通过我厂里的渠道销售,都不愁卖。”

王振山和周建党听着,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他们都是老农民,对土地和出产有着天然的敏感。

李满仓说的条理清晰,听起来确实有搞头。

“这……真能成吗?投入大不大?风险高不高?”周建党比较稳重,问出了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