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再次仔细审视报纸上那张模糊的合影,试图从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可惜印刷质量太差,根本无法辨认清晰的面容。
“看来,事情远比想象的要复杂。”李满仓放下报纸,眼神凝重。
原本他打算找个合适时机,通过胡家将堡垒的位置和部分情况透露出去,换点功劳。
但现在,牵扯到可能存在的、有组织的日方势力,他就必须更加谨慎了。
贸然泄露,不仅可能引火烧身,甚至可能打草惊蛇,让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家伙警觉起来。
他决定将堡垒的事情继续深埋心底,至少在自己拥有足够的力量和清晰的应对策略之前,绝不向任何人提起。
那些金银珠宝和文件,要继续在空间里沉睡。
正月里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初十。
年节的喧嚣渐渐沉淀,李家坳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积雪未化,春寒依旧料峭,地里还不到忙活的时候。
闲来无事,李满仓除了日常练功、教导孩子们,更多的时间便沉浸在空间里那堆“废品”书籍中。
他像一只勤劳的工蜂,孜孜不倦地从里边看能不能翻出宝藏来。
这次,他的目光落在了几本关于食用菌栽培的书籍上《木耳代料栽培技术》、《香菇高产新模式》、《平菇室内层架栽培图说》。
这些书籍的出版年份都在八九十年代,里面介绍的种植技术相对此时而言,无疑是超前且系统的。
李满仓仔细阅读着,脑中灵光不断闪现。
他想起前世记忆中,到了八九十年代,乃至新世纪,东北地区尤其是白山一带,确实成为了全国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基地,木耳、香菇等山货畅销全国。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迅速生根发芽,为什么不现在就搞起来?
眼下是76年初,集体生产仍是主流。
利用生产队的名义,搞集体副业,既能增加集体和社员收入,又能为自己积累管理和技术经验,为将来可能到来的个体经营时代铺路,这无疑是一条稳妥且前景光明的路子。
吉林省冬季漫长寒冷,露天种植不现实,但书籍里明确提到了室内栽培、利用火炕或简易棚室控温保湿的技术!
村里有不少闲置的旧房、仓库,稍加改造就能用上。
最关键的一环——菌种,书籍里提到了菌种分离和培育,但那需要专业设备和知识,短期内靠自己搞不现实。
但他有胡秋萍这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