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生长稍慢,但每次采收下来,那黑亮、厚实、富有弹性的耳片,都让社员们爱不释手,都知道这是能卖上好价钱的好东西。
烘干后的木耳被小心地储存起来,等待更好的销售时机。
香菇虽然产量相对较低,生长周期也长,但其独特的浓郁香气和优良的品相,让它在李满仓通过胡秋萍家联系的渠道上,卖出了令人惊喜的价格。
当第一笔卖干香菇的款项比同等重量的粮食高出十倍都不止入账生产队集体时,所有社员都真切地认识到,这小小的蘑菇,确实是能下金蛋的母鸡!
成功的喜悦和实实在在的收益,彻底点燃了李家坳社员们扩大种植规模的热情。
不用王振山和李满仓多动员,大家伙儿的心思就都活络了起来。
扩大规模,首先需要更多的菌种菌丝。
这一次,李满仓没有独自行动。
他找到了胡秋萍,将扩大种植的想法和需要更多菌种的请求和盘托出。
如今,胡秋萍帮忙弄来初始菌种的事情在村里已经不是秘密,大家对这位背景不凡、却肯为村里办实事的女知青都充满好感。
胡秋萍很爽快地答应了。
她亲眼看到了食用菌种植给这个小山村带来的变化,也乐于促成这件事。
她再次通过家里的关系,联系了省农科院的研究站,这次不仅购买了更多的黑木耳、香菇、平菇菌种。
还尝试性地引入了一种名为“榆黄蘑”的新品种,这种蘑菇颜色鲜黄,口感鲜嫩,在市场上有很好的前景。
当胡秋萍带着新的菌种回到村里时,受到了村民们发自内心的欢迎。
“胡知青,辛苦你了!”
“胡姐姐,谢谢你啊!又帮咱村弄来这么好的菌种!”
“快歇歇,喝口水!”
村民们淳朴的热情让胡秋萍有些动容。
她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城里、也不同于知青点那种小圈子的温暖和接纳。
她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了生产队的这项集体副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