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剩余物证的深度分析

“应该是。”沈墨点头,“硝酸铵加热会有刺鼻味,普通人不一定察觉,但如果有狗或者敏感的人路过,可能暴露。用柴油掩盖,是最简单的办法。”

丁浩想起之前感应到的气息——浓重的海腥混着陈年油污,还有那种冷藏残渍特有的死腥味。那种味道不会一天形成,得长期待在冷链运输线上才能沾上。

“他不是随便找个地方藏身。”丁浩说,“他是按流程走的。先观察,再准备,最后动手。”

沈墨盯着地图看了很久,突然抬手,用红笔圈住三个点。“这三个位置,都靠近水产运输路线。而且都有维修痕迹登记。”

“他不会去正规铺子。”丁浩摇头,“他会找没人管的老房子,背街巷子,只要有电源就行。”

沈墨没反驳,把地图摊平,又取出一张城区功能图叠在一起。两幅图重合时,几个交叉点浮现出来。其中一处位于城西旧渔村改造区,拆迁剩一半,空房多,管理混乱,且靠近南门长途站。

“这里。”沈墨指了下去,“最近三个月有三辆海鲜运输车报修,地点都在这一片。”

丁浩看着那个点,没说话。他感觉身体越来越沉,像是被抽走了力气。但他知道还不能停。

“他还想让我们追。”丁浩开口,声音低哑,“他留下这些东西,就是为了让我们看到。他知道我们会分析,会推理,会一步步走进他画的圈子里。”

沈墨抬起头。

“这不是失误。”丁浩盯着桌上的证物袋,“这是他计划的一部分。”

空气安静了几秒。沈墨缓缓坐回椅子,手指敲了敲桌面。他重新打开电脑,调出仓库拍摄的照片。一张张翻过去,直到停在墙上那排铅笔线。每条线高度一致,间距均匀,像是用来测量车身底盘。

“他在那里修过不止一辆车。”沈墨说,“而且每次都很标准。”

小主,

丁浩闭眼回想。工具箱里的焊点整齐,电线规范,药瓶标签清晰。这不是冲动杀人,也不是报复泄愤。这是工作,像每天出摊卖鱼一样规律。

“他觉得自己在恢复秩序。”丁浩睁开眼,“市集抢了他的生意,配送统一让他没了活路。所以他要用这种方式,把那些改变规则的人一个个清除。”

沈墨沉默了一会儿,拿起对讲机。“通知邻市刑警队,重点排查旧渔村改造区内的废弃房屋和隐蔽维修点。尤其是靠近冷链运输路线的,有电源接入的优先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