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让我们将历史的聚光灯,投向汉帝国最强大、最持久的对手——
匈奴。
这个驰骋在北方草原上的强大游牧帝国,与中原王朝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激烈碰撞与最终融合,其兴衰存亡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当刘邦建立西汉王朝时,一个统一的、强大的游牧帝国早已在北方草原崛起。
其首领冒顿单于弑父自立,东灭东胡,西逐月氏,南并楼烦,统一草原,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形成了“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的强大联盟。
匈奴并非乌合之众,而是一个组织严密、军政合一的奴隶制帝国。
其疆域东起辽河,西至葱岭,南抵长城,北达贝加尔湖,对初生的汉王朝构成了致命的威胁。
汉高祖刘邦亲征,却遭“白登之围”,险些全军覆没,被迫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以公主和巨额岁贡换取边境的暂时安宁。
此后历经文景之治,汉朝隐忍蓄力,而匈奴则不断南侵劫掠,如同盘旋在汉帝国头顶的苍鹰,是悬在头顶的利剑。
这种不对称的关系,直到一位雄心勃勃的皇帝——
汉武帝刘彻的出现,才被彻底打破。
汉武帝时代,汉帝国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国力空前强盛。
汉武帝决心改变战略防御,对匈奴发动前所未有的战略反击。
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战争,主要可分为三大阶段,拳拳到肉,重创匈奴。
1. 河南、河西之战——断其左右臂
? 统帅:卫青、霍去病
? 战略目标:夺取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扫清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并切断匈奴与西域的联系。
? 战果:
? 河南之战(前127年):卫青收复水草丰美的“河南地”(河套地区),置朔方郡,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 河西之战(前121年):霍去病两次出击,夺取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等四郡。
匈奴人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此役彻底“断匈奴右臂”。
? 影响:匈奴损失惨重,内部矛盾激化,负责河西的浑邪王率四万余众降汉。
汉朝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