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漠北决战——犁庭扫穴
? 时间:公元前119年
? 统帅:卫青、霍去病
? 战略目标:寻找匈奴主力,予以歼灭性打击。
? 战果:卫青击溃单于本部,霍去病歼灭左贤王部,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兵临瀚海(贝加尔湖)而还。
共歼敌九万余人。
? 影响:此役是决定性的一战。
匈奴主力被摧毁,“漠南无王庭”,被迫远徙漠北,短期内再也无法对汉朝构成致命威胁。
但汉朝也损失惨重,双方暂时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汉武帝的持续打击,虽然未能彻底消灭匈奴,但极大地消耗了其国力,破坏了其经济基础,更严重的是,动摇了单于的权威,埋下了内乱的种子。
匈奴的政治结构是松散的部落联盟,单于的权威建立在不断的军事胜利和战利品分配上。
对汉战争的连续失败,导致资源减少,单于无力满足各部落的需求,威信扫地。
各部族首领(如左贤王、右贤王等)开始拥兵自重,争夺领导权。
与此同时,匈奴接连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大雨雪,畜多饥寒死”,人民生活困苦,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
经济的崩溃使得部落联盟难以为继。
公元前60年左右,虚闾权渠单于死,匈奴内部爆发了长达数十年的内战。
先后出现呼韩邪单于、屠耆单于、呼揭单于、车犁单于、乌藉单于等五单于并立的混乱局面,互相攻伐,匈奴帝国陷入了空前的分裂和衰弱。
这场内战,标志着统一的匈奴帝国已名存实亡。
长期的内部厮杀,最终导致了匈奴的永久分裂。
呼韩邪单于在与兄长郅支单于的争斗中失败,势力大损。
面对困境,他做出了一个改变历史走向的决定。
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采纳部下“事汉则安存,不事则危亡”的建议,毅然决定率部南下,向汉朝称臣。
公元前51年,他亲自到长安朝见汉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