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汉成帝刘骜

(我宁愿老死在这温柔乡里,也不愿像汉武帝那样去求仙。)

将帝王的雄心壮志与长生梦想,一并消解于闺房之乐中。

由于皇帝长期不务正业,朝廷政务必须有人处理。

汉成帝采取了最“省事”的办法——

将权力完全委托给自己的母族亲戚。

他上朝时往往沉默不语,一切政务皆由大臣奏报,他则点头应允,实际决策权完全落入了外戚集团手中。

史载“上(成帝)厌贱日常事务”,干脆图个清静。

这种极致的怠政,使得皇权彻底“悬空”。

皇帝从权力的核心,变成了一个被架空的符号,一个在帝国最高权力位置上缺席的“影子”。

汉成帝的怠惰,为外戚的专权打开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之门。

而他的母亲——

皇太后王政君,及其背后的王氏家族,成为了这场权力盛宴的最大赢家。

汉成帝即位后,尊母亲王政君为皇太后。

太后的兄长王凤被任命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总揽朝政。

王凤为人专横,成帝形同傀儡。

有一次,成帝想任命才子刘歆为中常侍,左右提醒:“此事需告知大将军。”

成帝说:“此小事,何须关白?”

左右叩头力争,成帝只得告知王凤,结果王凤不同意,此事便作罢。

皇帝任命一个近臣,竟需看权臣脸色,皇权之旁落,可见一斑。

王凤死后,其弟王音、王商、王根 等相继接任大司马。

成帝同日封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五位舅舅为侯,世称“五侯”。

王氏子弟被大量安插在朝廷要害部门,“郡国守相刺史皆出其门”。

他们竞相攀比,修建奢华府第,蓄养歌姬,权势熏天。

当时有民谣讽刺:“五侯初起,曲阳最怒。坏决高都,连竟外杜。土山渐台,像西白虎。”

描述了其府邸的宏伟,甚至堪比皇宫。

在这场权力的狂欢中,有一位王氏子弟显得格格不入,他就是王曼的早逝儿子王莽。

因父亲早死,王莽在家族中地位不高,生活俭朴,恭敬事母,结交名士,勤奋读书,俨然一位道德君子。

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形象,为他日后博取名声、最终篡汉,埋下了最早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