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阳简单跟母亲和赵洪霞说了说光荣村搭棚盖布、劳动村撒糠点火的情况。
李向东在一旁补充道:“四新那边我也看了,他们用的是旧草帘子,沿着上风口一溜排开挡风,苗圃上面盖了层苞谷杆叶子,也在田坎四周点了火堆。”
听到三个村子都采取了措施,张天会一直紧绷的脸终于松弛下来,轻轻“哦”了一声,翻炒酸菜的铲子都显得节奏轻快了些。
这时,李茂春和陈俊杰也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了。
“洪霞,火大点!”张天会连忙招呼道,“正好!给你们下点面,吃口热乎的!”
不多时,几大碗热气腾腾、酸辣开胃的浆水面条端上了桌。
一家人围坐在堂屋的方桌旁,埋头吃着这顿特殊的“宵夜”,也暂时压下了对茶苗的担忧。
阳历4月1日,农历二月十八,李家的收购站正式开业。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炸响了劳动村的清晨,也吸引了全村人的目光。
人们围在崭新的收购站前,交头接耳,议论着李家这回又要收啥值钱东西。
然而,当收购细则用大红纸贴出来时,大家都愣住了,甚至有人惊得直揉眼睛。
收购站开张的第一桩生意,竟不是预想中的药材山货,而是山里遍地都是的桦栎树棒子!
规矩写得明白:长一米二,比手腕粗的棒子,不论干湿,统一按一块钱一百斤收!
这还不算,若是棒子上自带香菇,连菇带棒扛来,一根棒子就直接给一块钱!平菇和木耳次之,也能换八毛!
当然,通知中还提了:“只收成年树,三年内的幼苗不要!”
这消息像长了翅膀,瞬间传遍了劳动村,紧接着又刮向了光荣村和四新村,再一次在几个村子里炸开了锅。
“啥?桦栎树棒子?那玩意儿满山都是,能干啥?当柴烧也没这么值钱啊!”
“李家这……这是发了大财,变着法儿地帮衬咱们吧?”
当然,也少不了几声酸溜溜的猜测:
“我看呐,这怕是有钱烧的,开始瞎折腾了……”
“是不是在外头赚了不干净的钱,收破棒子当幌子呢?”
只是这些议论并没有传到李向阳耳朵里。
尤其那个“收破棒子当幌子”的话,要是让他听到,说不定还要吓一跳,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个猜测里面,是有几分真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