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再掀高潮

议论归议论,可这送到眼前的挣钱机会,谁肯放过?

随便上山砍一棵碗口粗的桦栎树,锯巴锯巴,就能换一块多钱!

或者房前屋后、山沟里那些长了木耳、平菇的烂木头,抱到光荣村的食用菌菇基地,就能换一块八毛!

这简直跟白捡一样!

往年二三月,正是青黄不接,好些人家要勒紧裤腰带熬日子的时节。

今年却彻底变了天,成了几个村子捞钱的黄金时期!

春日暖阳下,扛着棒子的村民穿梭在山道上,连孩童都跟着捡些长着菌菇的木头,叽叽喳喳的笑语传遍了山沟。

光荣村的菌菇基地,很快就排起了长龙。

这股由李家点燃的火,在秦巴山区的小山村里,再次掀起了致富的高潮。

趁着这股劲头,李向阳找了个时间,给三位跑前跑后的“示范村干事”发了3月份的工资。

基本补贴十块,因工作突出,每人再奖励十元。

拿着这二十块钱,三人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

那个叫陈志刚的更是红着脸表态道:“向阳,往后你指哪我们打哪!”

李向阳随即布置了新任务:通知三个村子筛选出的五十户经常采药的村民,尽快到李家开会,接受动员和培训。

这事儿是赵洪霞组织的。

结婚后,这姑娘做事越发利索,不但显出了张罗事情的天赋,更因为嘴甜、会说话,很受大家好评。

不用说,培训动员会开得很成功!

村民们平时也零散卖些药材,对行情大致有数。

当他们拿到李家那份详细列明品种、规格和收购价的清单时,一个个更是欢天喜地。

单价比镇上公道不少,部分药材甚至高了三成还多,而且就在家门口!

次日,李家正式挂出大红纸贴的通告,开始收购山货和药材。

这下,几个村子的村民终于不用再为卖点东西,起早贪黑坐船过桥再走两个多小时路去红河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