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七年一月十五日,破晓。天目山群峰笼罩在凛冽的寒雾之中,但比严寒更刺骨的,是一种日益紧缩的窒息感。日军在军事进攻受挫后,悄然改变了策略,一张以经济封锁、物资禁运和政治分化为主的无形巨网,正越收越紧,缓慢而坚定地扼向天目山根据地的咽喉。

“鹰巢”指挥部内,炭火盆难以驱散空气中的寒意与凝重。宋希濂、周明远、李慕华、张云鹤、赵锡田、马富贵、高天亮、徐锐、王民生(后勤处长)、以及几位主要村镇的负责人和商会代表齐聚一堂。人人面色严峻,桌上摊开的是一份份令人揪心的报告。

王民生首先发言,声音沉重:“师座,政委,各位同志。情况非常严峻。日军近期调动伪军和便衣队,对进出我根据地的所有大小道路实施了严密封锁,设立关卡,盘查极严。我们的盐巴、药品、布匹、煤油等关键物资,已断供近半月!库存盐巴最多支撑十天,药品尤其是外伤消炎药和奎宁(抗疟疾)极度短缺。部队冬装换洗的棉布严重不足,许多战士还穿着单衣。粮食虽然还能支撑一月,但品种单一,长期下去,官兵体力会严重下降。”

一位村镇代表补充道:“老乡们的日子更难过。火柴、铁器、农具、种子都进不来,山货土产运不出去,换不到钱,很多人家已经断盐了。这样下去,不用鬼子打,我们自己就先垮了!”

张云鹤一拳砸在桌上:“狗日的小鬼子!真刀真枪干不过,就来这种阴招!封锁?老子带人去砸了他的关卡!”

赵锡田相对冷静:“老张,硬冲关卡代价太大,鬼子正盼着我们出去硬拼。封锁线漫长,我们砸一处,他补十处,得不偿失。关键是开辟新的、隐蔽的补给通道。”

李慕华分析情报:“综合‘戚七’和各方消息,日军此次‘铁桶战术’计划周密。其特高课大量收买、恐吓周边地区的商贩、车马店甚至土匪,切断我们传统的采购线。同时,散布谣言,称支持我根据地的商号‘通匪’,进行威胁。其目的,就是要在经济上困死、饿垮我们!”

徐锐汇报内部情况:“发现个别新入伍的战士和少数群众,因家人被伪政权控制或受到物资诱惑,出现思想动摇迹象。发现有人暗中散播‘抗战无望’、‘国军不管我们’的悲观言论。日伪的政治分化已经开始。”

周明远语气严肃:“经济封锁是软刀子杀人,政治分化是挖我们的墙脚!必须立即应对!一要千方百计解决物资问题;二要加强内部教育,巩固思想,揭露鬼子阴谋;三要主动出击,打破封锁!”

众人议论纷纷,焦点集中在如何获取物资、稳定人心、反击日伪阴谋上。

宋希濂静听良久,目光扫过桌上那份物资短缺清单和地图上被重重标记的封锁线,沉声道:“同志们,鬼子换了打法,想用饥饿和谣言打败我们!这说明他们在军事上奈何不了我们!但这一手,更毒辣,更考验我们的韧性和智慧!”

他决断道:“我们的方针是:自力更生,突破封锁,巩固内部,主动出击!”

他具体部署:“一、内部挖潜,生产自救! 王处长,周政委,你们负责,立即在全军、全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组织人员上山打猎、下水捕鱼,采集可食野菜野果;扩大垦荒面积,抢种生长快的蔬菜;开办土法熬硝制盐作坊、简易被服厂、铁匠铺、中药采集加工组!尽量实现自给自足!”

“二、外部突破,开辟渠道! 李参谋,徐科长,你们动用所有情报网和内线关系,不惜重金,秘密联系那些有爱国心的商人,开辟新的、隐蔽的采购线,哪怕是小批量、多批次,也要把盐、药等关键物资运进来!高队长,‘猎影’队抽调精干小队,掩护采购人员,护送关键物资入境!”

“三、军事破袭,以战养战! 张团长,赵团长,组织精干小部队,选择敌人防守薄弱的物资囤积点或运输队,进行短促突击,夺取物资!目标是敌人的仓库、粮站、药品库!打了就走,不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