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枫的指尖掠过那行字,感受着书写者刻意压抑的力道。
他找到了第一个节点。
但他没有立刻去接触老周。
深夜,他利用早就准备好的技术手段,远程侵入了图书馆那套老旧的监控系统。
快进回放了近一周的录像后,他终于在周三晚上的监控画面里找到了线索。
闭馆后,老周独自来到那排旧书架前,从一本厚重的《世界通史》下册的书脊与封皮夹层中,取出一个扁平的铁盒。
他打开铁盒,小心翼翼地取出几张纸,走向角落的复印机,复印了几份,然后将这些复印件分别塞进了不同的旧书里。
整个过程,他像一个在黑夜中播撒种子的农夫,沉默而坚定。
林枫没有选择追踪那些被塞入复印件的书籍。
那太被动,也太容易暴露。
他决定换一种方式,从“播种者”的身边,去呼唤那些等待种子的“土壤”。
接下来的三天,每天下午,林枫都会坐在阅览室最不起眼的角落,捧着一本《少年中国说》的选段集。
他用一种不大,却足够清晰的声音,缓缓朗读。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他的声音穿透了翻书的沙沙声,像一颗投入死水潭的石子,激起看不见的涟漪。
有学生抬头看他,眼中带着好奇、不解,甚至一丝戒备。
第四天下午,就在他准备离开时,一个穿着校服、扎着马尾的女生快步从他身边走过,像是无意间,将一本书轻轻推到了他的桌前。
林枫的目光凝固了。
那正是《高中语文拓展读本》,他寻觅已久的那一本。
他迅速翻开,书页里没有复印件,只有一张小小的、折叠起来的便条。
“周三,旧书库后门。”
字迹娟秀,却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周三晚上十点,夜色如墨。
林枫像一只灵猫,悄无声息地绕到图书馆后方,推开了那扇虚掩着的、吱呀作响的旧书库后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空气中弥漫着纸张腐朽与墨水尘封的混合气味。
一盏昏黄的台灯下,老周正坐在那里,仿佛已经等了几个世纪。
他抬头,镜片后的双眼浑浊却锐利。
“你们不该回来。”这是他的第一句话,不是质问,而是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