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缓缓摇头,声音沙哑地说道:
“我无意登基。”
“太子殿下!”
赵伏急得上前一步,劝说道:
“陛下以身殉国,便是为了守护大瀚的江山。您若推辞,如何对得起陛下的在天之灵,如何对得起那些战死的将士呢?”
太子南宫准抬手揉了揉眉心,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
现在的形势固然适合他登基,但是之后呢?
等九弟长大一些之后,他该怎么办呢?
要找什么理由把皇位让给他呢?
自己登基或许可以做一个不错的皇帝,但是还不够,乱世需要英雄,需要开天辟地的英雄人物。
而自己不是那样的人,最多算是一个有点自知之明的守成之君,这样是不够的。
现在登基固然容易,点头同意便是了。
但是自己这一登基,朝堂上的人就都成了自己的旧臣,等日后九弟登基,不知道要费多少功夫,才能培养起自己的班里来。
所以说,为了大瀚,自己绝不能登基!
“父皇不在了,这皇宫,这朝堂,于我而言,只剩物是人非。”
“大皇兄,可是……”
“九弟,不必劝了!我率军夺回皖山,只为给父皇和将士们报仇,并非为了皇位。”
他顿了顿,语带释然说道:
“往后,我想去庐江郡当个地方官,父皇生前重视民生,我便去替他守着那里的百姓,不再回朝。”
“大皇兄!”
小皇子南宫景急得眼圈发红,劝说道:
“您怎能如此呢?庐江虽然重要,可朝堂上更需要您啊!您如果走了,大瀚怎么办?那些觊觎我大瀚的势力怎么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九弟,你已经长大了。”
太子南宫准转头看向他,眼神温和却坚定。
“你聪慧而机敏,这些日子,你带人在工坊改进的连弩、投石机,为前线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只要你用心,定能当好这个皇帝!”
丞相赵伏叹了口气,劝道:
“太子殿下,地方虽能造福一方,可帝王之位,能护佑天下苍生。您若去了庐江,朝堂动荡,万一陈、吴两国趁机来犯,大瀚危矣!”
“丞相放心。”
太子南宫准站起身,目光扫过两人。
“陈安主力尽失,已成丧家之犬,吴国孙永刚刚掌控兵权,此刻自顾不暇。短时间内大瀚没有外患,而九弟登基后,有丞相您在旁辅佐,定能稳住朝局,开创新的局面?”
他语气决绝,没有丝毫转圜的余地。
“我意已决!明日我便启程前往庐江,皇位之事,还请丞相与九弟另作打算。”
赵伏与南宫景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
他们知道,南宫准心意已决,再多的劝说也是徒劳。
南宫景咬了咬牙,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大皇兄,您真的不再考虑考虑吗?我……我怕我做不好。”
“你能做好,我相信你。”
南宫准拍了拍他的肩膀。
“只要你一心为民,恪守本心,便是合格的帝王。”
丞相赵伏捋了捋胡须,沉声道:
“既然太子殿下心意已决,老臣也不再强求。九皇子殿下,如今国不可一日无君,您便登基吧。老臣定会全力辅佐您,守住大瀚的江山。”
南宫景望着南宫准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赵伏期许的目光,深吸一口气,缓缓点头道:
“……好,我接受了。”
“但我还有一个请求,大皇兄,在庐江若有需要,务必传信回来,我定会倾尽国力相助的。”
南宫准微微颔首,欣慰一笑。
窗外的天光渐渐暗了下来,偏殿内的三人,各自怀着复杂的心情,定下了大瀚的未来。